中國在線 > 中國觀察
![]() |
國際社會高度評價汶川地震救災重建工作 2009-05-12 15:19
歐盟負責發展和人道主義援助的委員米歇爾的發言人約翰·克蘭西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中國政府在應對汶川地震災害的過程中表現出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展了民事保護和災后重建等工作,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 克蘭西說,我們都記得一年前發生的那場悲劇,它奪走了數萬人的生命,給無數人帶來了苦痛。但幸運的是,中國政府在這場災難面前“行動積極”,并為重建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 “我看到房屋倒塌,化為廢墟,然后我又看到中國重新站起,恢復重建,我見證了這強大的凝聚力,這力量讓人感到溫暖;我參與了災后救援,為此奉獻了微薄之力,這對于我來說是一段難忘的經歷,”法國國民議會議員貝爾納·德勃雷說。 汶川地震發生后,德勃雷成為首批獲準進入災區的西方人。他說,“我忘不了災區悲慘的景象,更忘不了中國醫生、救援人員和軍隊的快速反應,他們的效率高得驚人。在臨時搭建的帳篷中,水、電、消毒設施一應俱全”。他說,作為醫生,自己參與過很多國家的地震救災工作,“但中國在迅速和有效的救災工作方面,堪稱世界典范”。 回國之后,德勃雷專門撰寫了《我看到中國重新站起》一文,講述中國人民為救災所做出的努力。 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際,德勃雷希望通過記者對中國政府和人民說:“地震是天災,但你們為世界做出了榜樣,請你們團結一致,繼續努力。災難發生以后,看到中國全體人民盡其所有,幫助四川重建,作為一個曾在中國工作的醫生,我的心里也倍感溫暖。加油!” 事隔一年,美國紅十字會國際部負責人大衛·梅茲談及去年訪問震區的經歷時說,震撼和感動仍在心中,他對災區的未來面貌充滿期待和信心。 智利駐中國大使費爾南多·雷耶斯在采訪中高度評價汶川大地震一年來中國政府的工作和中國人民表現出的頑強精神。他說:“它向世界證明中國人民永遠也不會被逆境壓垮。中國政府在災后進行了非常重要的災區重建工作,他們把痛苦和不幸轉化成了動力和機遇。” “汶川地震后,中國政府的救援行動非常及時、得力!”意大利民事保護局官員丹杰羅回憶自己在災區參與救援的情景時對記者說。 丹杰羅說,救災期間,中國軍隊戰士、消防員和志愿者各司其職、有條不紊;救災物資分發非常迅速,“這一點在救援過程中至關重要”。中國政府還向災區派遣了大量救援人員展開搜尋、搶救工作,“他們的努力工作意義非凡”。 從去年5月21日開始,美國志愿者羅伯特·恩格爾在汶川地震災區度過了終生難忘的13天。淚水、笑容、信念、大愛,那塊土地上堅忍不拔的人民、鋼鐵長城般的人民軍隊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各級政府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滿載糧食、水、建材、藥品、帳篷等救災物資的卡車源源不斷地開進災區。如果你有需求,你總能找到能提供幫助的人。災區到處都能看到政府的賑災站點、醫療帳篷、四處奔波的政府官員以及無處不在的軍人。在我看來,中國政府的救災模式值得各國效仿,”談起在災區度過的日日夜夜,恩格爾似乎有說不完的話。 恩格爾說,自己現在正計劃把汶川災區見聞寫成一本書,把他的親眼所見告訴整個世界。他還計劃重返災區,見證重建中的“新汶川”,延續災難中建立的友誼。 在汶川地震救援工作中,中國的災區救援和醫療工作也得到了俄羅斯同行的肯定和贊許。俄救援隊成員亞歷山大說,中國的救援人員都很專業,救援工作有條不紊,非常有組織性和紀律性。“在這場災難中,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互助精神,他們在災難中沒有驚慌失措,沒有相互抱怨,這是最重要的”。 亞歷山大的同伴茨韋特科夫對記者說:“雖然你們經受了這樣巨大的苦難,但我相信,生活在繼續,大規模的重建工作在進行,中國人民能夠戰勝這場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