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河南
![]() |
農民畫家畫牡丹 淘寶網上開店賣 2009-05-27 22:03
——網上看河南之走進“農民牡丹畫創作第一村”
平樂村是目前全國唯一的牡丹畫生產基地,被譽為“農民牡丹畫創作第一村”
郭建忠老人(右一)自十八歲從師學藝,隨后又將牡丹畫技藝傳授給其兒子郭亞修(左一)和孫子郭騰飛(中)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村里人人會作畫,村中朵朵牡丹開。這就是5月27日第八屆“網上看河南”北線采風團在孟津縣平樂鎮平樂村看到的景象。 孟津縣平樂鎮平樂村地處漢魏故城遺址,因公元62年東漢明帝為迎接西域入貢飛燕銅馬筑“平樂觀”而得名,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全村共有人口6473人,有43個村民小組,是目前全國唯一的牡丹畫生產基地,被譽為“農民牡丹畫創作第一村”。近年來,富裕起來的農民越來越重視精神文化生活,喜愛并從事書畫藝術的人越來越多,緊鄰旅游勝地白馬寺的平樂村出現了許多愛畫牡丹的農民畫家。隨著洛陽旅游業的日趨繁榮,外地觀光者在欣賞洛陽牡丹芳姿的同時,對極具特色的牡丹畫愛不釋手,他們積極踴躍購買,促進了牡丹畫產業的蓬勃發展。 記者在村里看到,畫牡丹,售牡丹畫,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創作銷售體系。平樂村村民們幾乎人人會作牡丹畫。牡丹畫技藝更有代代相傳的文化傳統,在老一輩畫家的影響下,村里出現一批批后繼者,代代影響,平樂村就形成了現在多層次的牡丹畫家隊伍。村中老一輩畫家郭建忠一家就是其中典型代表。郭建忠老人自十八歲從師學藝,隨后又將牡丹畫技藝傳授給其兒子郭亞修和孫子郭騰飛。在郭建忠的帶領下,祖孫三代都學會了繪畫,成為平樂村名副其實的牡丹畫世家。 郭建忠老人介紹說,平樂村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建立起平樂牡丹書畫院,郭建忠就是平樂牡丹書畫院常務理事長。畫院每年組織舉辦3-4次牡丹畫培訓班,聘請全鎮優秀畫家講習授課,并邀請洛陽等地專家進行交流,促成當地牡丹畫技藝傳承,使得平樂牡丹畫產業有了長足發展。截止目前為止,全村共有專業畫家一百余人,牡丹畫學院三百多人,每年可創作牡丹畫十萬幅,可創經濟收入九百多萬元。 有意思的是,平樂村在拓展傳統銷售的同時,還與時俱進,開始嘗試互聯網時代新興商業銷售模式——開網店。許多平樂村民在作牡丹畫的同時,也在諸如淘寶網等電子商務平臺上開設網店,通過網絡將牡丹畫直銷到全國各地,進一步拓展平樂村牡丹畫的銷售渠道。 “平樂農民牡丹畫”興起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最初以郭泰安為首的幾位當地農民率先建立漢園書畫院,切磋、交流繪畫技術,推動牡丹畫創作水平的不斷提高。后來,郭建中、郭泰森、郭西凡等先后通過拜師學藝,掌握了牡丹畫創作技能,使當地繪畫隊伍不斷壯大。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村民開始積極推動牡丹畫商品化,村里幾位比較有名的農民畫家把作品銷往西安、濟南、昆明等大城市,收入不斷提高,調動了村民的繪畫積極性,促使當地搞牡丹畫創作的農民逐漸增多,為牡丹畫銷售數量的增加創造了條件,促使牡丹畫銷售市場不斷發展壯大。牡丹畫也成就了一批成名人士,書畫文化活動的興起,使該村產生了一批文化致富農戶。 (中國日報網 肖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