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湖北
![]() |
西門子承建中國單筆最大城市交通控制項目 2009-06-15 15:35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一邊是等候紅燈的車輛排起長龍,一邊是亮綠燈的道路卻沒有車輛通過。隨著智能化紅綠燈“上崗”,這一現象將得到改善。 昨日,由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承建的武漢智能交通控制系統通過驗收并投入使用。該系統覆蓋武昌、洪山、青山、漢陽和東湖高新區的426個主要路口,包括1個主控中心、2個分控中心、35個路面監控點及6個室外可變信息屏。此前,漢口地區已建成這一系統并投入使用。 智能交通控制系統通過埋入路口的感應設備,采集交通數據并反饋至后臺中心系統,中心系統自動根據實時車流量設計通行方案,控制紅綠燈時間分配比例,提高車輛通行效率。 “區域交通控制系統建成后,武漢人出行將提速10%,出行停車時間將減少”,西門子智能交通系統副總經理梁春生昨天說,該項目進行交通信號配時優化,根據車流量的大小調整放行時間長短;同時將一條路的各個路口紅綠燈納入統一指揮,最大限度減少停車時間。 武漢市城市建設利用外資項目管理辦公室發布的消息稱,西門子公司與武漢力飛聯營體中標武漢智能交通系統項目,這是世行貸款武漢城市交通項目首次引進國際知名企業。項目訂單總價值約8200萬元人民幣(約值790萬歐元),建設資金來源于世界銀行的貸款,工期僅為20個月,這也是中國城市交通控制系統利用世行貸款最大的單筆授予合同。 據悉,西門子已在北京、成都等地建設同類系統,評估顯示,該系統能有效引導交通,減少汽車尾氣排放。 在國外,已有智能交通系統應用于整個城市交通管理,能為人們提供各式交通工具出行時間參考。 昨天的驗收儀式前,武漢市有關領導會見了西門子交通集團智能交通系統全球服務部總裁雷安石。 武漢作為湖北省的省會城市,是中國中部的重要城市之一,常住人口為850萬。在這樣一個大城市中迫切需要將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交通的暢通無阻實現統一。聯營體能夠贏得該合同,是西門子在武漢當地扎根十余年的結果。 不懼金融危機 瞄準武漢商機 “雖然全球金融危機形勢嚴峻,但西門子不會削減投資,反而會抓住武漢的‘兩型社會’機遇,加大節能環保項目的投資,并繼續在武漢‘招才納賢’。”在此之前的今年3月,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武漢市政府國際咨詢顧問郝睿強來漢時曾作如上表示。 據郝睿強透露,面對全球經濟放緩現狀,西門子擬出在中國發展的中期目標——加強環境業務,幫助中國達成節能減排的“綠色”目標,到2010年,西門子新訂單的40%,都將來自環境業務項目。 據稱,武漢一直是西門子在華業務發展的一個重點地區,去年底,西門子與湖北省政府簽署了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諒解備忘錄,啟動了與湖北省、武漢市的長期戰略合作。目前,西門子與武漢市在基礎設施建設與工業領域攜手開發的一系列合作項目,除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統外,還有天河國際機場行李分揀、自動控制和照明系統、武鋼冷軋廠自動化控制系統項目、500KV電力變壓器項目、武漢協和醫院醫療設備項目等。 而“武漢1+8城市圈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計劃,讓西門子看到與武漢這座重要城市進行深度戰略合作的重要性,2009年,西門子還將重點在武漢各高校招聘人才。據介紹,目前西門子在中國的員工數達4.3萬名,其中有3000名是2008年新招聘的。 加大節能環保投資 掀起在華投資第二高峰 “節能減排是西門子的特長,”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梁毅強這樣向記者介紹到,“西門子北京總部大樓全部采用自主研發的節能技術,它與同規格的樓宇相比,要至少節能30%以上。”除了樓宇科技,西門子在工業節能、發電、照明、新能源等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現。如為三峽水電站提供輸配電技術、成為國家發改委指定的節能燈供應商,并在2009年5月,首次在中國建立風能發電合資廠,其合資項目上海臨港生產基地預計將在2010年底投入生產。 作為擁有在華員工最多的世界500強企業,西門子在華的主要業務集中在能源、工業、醫療三大方面,投資企業達90多家。為實現2010年在華營業額突破1000億元的戰略目標,西門子計劃未來幾年在華再投資10億歐元,重點領域為工業、能源和醫療等,特別在節能減排領域,西門子將追加50億元人民幣支持中國的節能減排計劃。同時,西門子將加大在中國的采購力度,使在華采購量升至目前采購量的三倍,達到50億歐元;并大力推進產品制造、產品開發和管理人才的本地化進程,未來幾年,西門子將形成在華投資和發展的第二次高潮。 編輯:鄧京荊 來源: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 (記者 周荔華 郭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