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河南
![]() |
“中國生態小康論壇”在洛陽舉行 評選5位生態貢獻人物 2009-06-29 09:12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6月27日,第二屆“中國生態小康論壇”在洛陽舉行。該論壇由《求是》雜志社下屬《小康》雜志主辦。本次論壇以“生態文明和科學發展”為主題,邀請了政界、學術界以及商界的領導和專家,就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如何和諧發展等熱點、難點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論壇推選委員會評選出了5位全面小康生態貢獻人物,分別是夏日、段玉賢、范振喜、李志明。 河南省委副書記陳全國在論壇上談到,建設生態文明意義重大而深遠,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執政興國理念的新發展,充分體現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要求,充分體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部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環境優先的新觀念,探索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節能減排的新舉措。促進形成了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新局面。2008年全省萬元GDP能耗下降了5.1%,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別減少5.5%、6.2%,均為十一五以來的最大降幅。森林覆蓋率已達20.16%,濕地面積達到1663萬畝,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的天數比例達到90.8%。與此同時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就,在去年受金融危機影響的情況下繼續保持了又好又快跨越式發展的基本態勢。生產總值達18408億元,增速為12.1%,經濟總量居全國第五,中西部地區首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1009億元,支出228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7305.4億元。糧食總產量1073億斤,占全國的1/10還要強,連續三年超千億,連續五年創新高,今年夏糧又實現了抗災高豐收,預計總產略高于去年的612億斤的水平,現在統計的數據還沒有出來,但是增產的大局已定。 獲獎人情況介紹 夏日,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人,曾任中共烏海市委書記、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中共十四大代表、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現任內蒙古自治區沙產業、草產業協會會長。幾十年來,他把大部分的精力傾注在了關注、研究和推動西部沙區生態建設、防沙治沙、沙產業、草產業發展的事業上。他率先提出了“推行草原畜牧業經營管理方式變革,推動牧區及農村第二次變革”。夏日認為,對草原沙化的治理主要是綜合治理:一是治沙與用水的結合,以水為先,以水為限;二是治沙與草原畜牧業改革的結合,采取休、輪、禁、限牧措施;三是沙產業與草產業的結合,以用促防,以用促治;四是治沙與高科技的結合,發展循環經濟;五是治沙與城鎮化的結合,通過小城鎮的建設吸納更過的農牧民進城,減輕草場壓力,拉動和反哺沙草業發展。 段玉賢,河南省欒川縣人,現任洛陽欒川鉬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鉬業分會副理事長、中南大學客座教授。段玉賢從2000年起臨危受命,將數家瀕臨破產邊緣的國有和集體企業的產值從幾個億發展到08年底產值上百億。形成了鉬、鎢、金、鉛、銀等有色、貴金屬產業鏈。他認為:做企業不能逃避責任,企業要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皠摵陚ャf業,建綠色礦山”成為企業的發展目標。洛鉬集團采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尾礦濃密技術,實現廠前濃縮回水再利用,回水率達92%。先后投入3000多萬元將昔日亂石成堆、塵土飛揚的排渣場變為面積達1000余畝的高山花園。環保水平接近國際一流礦山企業控制標準,是國家環保部認定的全國有色金屬行業唯一一家尾氣排放達到國家零排放標準的企業。 范振喜,河北省灤平縣人,灤平縣周臺子村黨委書記。在職20多年來,他禁止亂砍亂伐,治山治水、改變農業生態環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減少資源消耗,調整產業機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村民生產生活條件。他使集體從欠賬8萬多,人均收入400元,發展到固定資產2億元,年產值3億元,上繳稅金5000萬,村純收入3000萬,人均收入8000元。80%的農戶住進了樓房,建設了水上公園、村民文化休閑廣場、文化活動中心等等。范振喜也被先后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并當選為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李志明,生于廣東,現任廣州市華德工業有限公司、華德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廣州節能減排學會副會長。他被譽為企業家里的科學家。2008年,歷經六年時間,他帶領華德公司與華南理工大學聯合研發出具有國際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蒸發式冷凝中央空調系列產品,節能效果達30%以上,成為世界領先水平的節能空調設備。該設備采用平面液膜蒸發式冷凝技術,通過將冷凝器置于冷卻塔箱體中,直接獲得接近于濕球溫度的冷卻水溫度,節省了大功率的冷卻水系統,實現了水冷式機組的高制冷效率和風冷式冷水機組的無需冷卻水系統的優點,是目前制冷系統能效比最高的冷凝技術解決方案。 譚傳榮,重慶市開縣人,現任三峽燃氣集團董事長。他帶領三峽天然氣集團在云陽、奉節、巫山3個庫區區縣鋪設天然氣管道,讓數十萬移民用上了清潔便宜的天然氣。他還帶領開發利用煤層氣(瓦斯),減排室溫氣體,改善大氣環境。2004年,譚傳榮從能源專家口中了解到,全國目前探明的煤層氣儲量達36.8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儲量為38萬億立方米),但年開發利用量不足20億立方米。煤層氣與天然氣成分大體相同,用途也相同,可以混輸混用。因此他認定開采煤層氣將成為新能源、減少礦難的有意義的事業。經過多方努力,于2008年底啟動了“端氏—晉城—博愛煤層氣輸氣管道工程”。該工程是全國第一條跨省煤層氣主干長輸管道工程,列入了國家發改委《煤層氣開發利用“十一五”規劃》,設計輸氣能力10億立方米/年。這項工程不僅可以改善山西晉城、河南鄭州、洛陽等區域的能源供應狀況,并且是功效卓越的環保事業,對于改善大氣環境、人民生活質量等,都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編輯:鄧京荊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 (記者 劉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