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福建
![]() |
福建省衛生廳官員解析醫患糾紛新政 2009-07-10 17:23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在南平市發生因醫療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的第二天,福建省有關部門聯合發出了《關于在全省建立醫患糾紛人民調解組織的通知》。 據中國青年報記者陳強報道:“這份文件我們已經醞釀很久了,它出臺的時機和南平醫鬧事件在時間上是個巧合,其實沒有必然聯系?!备=ㄊ⌒l生廳官員今天上午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開門見山地說。 南平醫鬧事件只是福建省近期發生的一起典型的醫患糾紛事例。此前,各地頻發的大小醫鬧事件已經引起福建省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并考慮從機制上進行解決。 談及近年來醫患糾紛增多的原因,福建省衛生廳官員認為,“首先與整個社會大背景有關”。因為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矛盾的凸顯期,醫患糾紛是社會矛盾在醫院的體現。表面上看,醫患糾紛是醫院與患者在醫療服務過程中所產生的矛盾或沖突,是醫院與患者之間的事情。實質是有復雜的社會因素的,有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原因,是政府與社會管理的問題。 “其次,醫患矛盾是醫療市場化、商品化,把醫患關系變成了買賣關系的結果。”一方面,患者認為,我花了錢,醫院就應該把病看好。但醫療是個高風險的行業,有的病花再多錢也不一定治得好。另一方面,目前公立醫院的運行機制,導致醫院的趨利行為。 記者在三明某公立醫院采訪時了解到,政府每年對該院的投入,僅及醫院全年開支的5%,剛夠發退休人員工資。而其他經費開支,要醫院自行解決。這種把醫院當企業來經營的做法,無形中把醫院和醫務人員推到了患者的對立面。 “第三,當前處理醫患糾紛的機制不順也是問題所在?!边@位官員說,作醫療事故鑒定,是衛生部門的人在作,公信力不夠;上法院打官司,拖得時間太長。于是,以“鬧”為特征的“協商”方式,客觀上成了解決醫患糾紛的首選。 這位官員強調,建立醫患糾紛人民調解組織,就是為了解決醫患糾紛處理機制不順的問題,“我們已經在漳州市做了試點,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現在準備在全省推廣”。 他介紹說,漳州市成立了11個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各級醫療機構設置了43個人民調解工作室。調解室負責重大醫療糾紛隱患的常規排查,一旦發生醫療糾紛苗頭,立即按照相應的法律、法規及時做好疏導調解工作。預防在早,處置在小,掌握矛盾化解工作的主動權。發生重大矛盾糾紛時,調委會組織人員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防止事態擴大,介入糾紛的調處,直至妥善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