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云南
![]() |
云南省公安廳提示:謹防“農業補貼”、“預防甲型流感”等詐騙 2009-07-15 09:23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云南省公安廳近期公布典型案件,提醒廣大群眾謹防不法分子以“農業補貼”、“預防甲型流感”等實施詐騙。 一、謹防不法分子以“農業補貼”為名實施詐騙 大規模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對農民購買指定家電品種按產品銷售價格一定比例給予直接補貼,是2009年國家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政策的重要舉措。但是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廣大農民對國家惠農政策的支持和信任,以返還各種財政補貼為名,采用電信詐騙的犯罪手段,對廣大農民朋友進行詐騙。云南省公安廳提醒廣大農民朋友提高警惕,防止上當受騙。 基本案情: 2009年5月下旬,陳某某到昭通市魯甸縣公安局經偵大隊報稱:其被人以發放農機補貼為名,騙走銀行儲蓄款5998元。經查,今年3月,陳某某購賣了一輛一汽紅塔農用汽車,5月19日,一自稱是一汽紅塔公司職工的男子通過電話告知陳某某,按照國家購置農機具補貼政策,應給予陳某某4730元補貼,該補貼已由公司撥入國稅局,撥打400660xxxx后便可聯系辦理兌現。陳某某撥打400660xxxx聯系,對方稱確有此事,并稱只要帶上銀行卡到自動取款機上按照指定步驟操作就可取出補貼。后陳某某持卡到魯甸縣農行自動取款機上按照對方提示步驟進行操作。后陳某某發現卡上儲蓄5998元被轉入他人銀行賬戶(為湖北省宜昌市某某農業銀行開具的帳戶),并分三次被人異地提現。 作案特點: 一是利用農民朋友對國家農業補貼政策了解不多,以兌現各類農業補貼引誘上鉤。從所發案件來看,國家雖出臺了《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等惠家政策,但大部分農民朋友對農業補貼政策、補貼范圍、補貼標準等了解甚少,對兌現補貼渠道、辦理補貼手續等所知不多,極易被不法分子以兌現各類農業補貼為由引誘上當。 二是受害群眾由于不了解掌握使用信用卡轉賬、自動提款等金融常識,不法分子通過電話“遙控”,便使受害群眾“自動”將款轉入不法分子預設賬戶。 三是異地作案特點突出,調查取證工作困難。從發生的案件分析,不法分子均是在異地開設銀行賬戶,誘騙農民朋友異地轉款后立即予以提現,偵破工作困難。 四是在詐騙過程中,不法分子有意將農民朋友購置的產品信息進行透露,進一步麻痹農民朋友,使農民朋友更容易上當受騙。 防范措施: 1、廣大農民朋友在生產生活中要關注、學習國家的支農惠農政策,結合自身實際、按照政策規定開展農業生產。 2、廣大農民朋友購買補貼農機、家電產品時,應到農業部門進行咨詢,了解補貼政策、補貼范圍、補貼標準、兌現補貼渠道、辦理補貼手續等基本情況,不能輕信非正常渠道的各類信息。國家對農機、家電補貼的品種類型、購買地點、補償金額、兌現方式有明確的規定和標準,廣大農民朋友在各項工作要嚴格按照相關要求辦理,不要輕信超額補貼、簡易補貼手續等。 二、謹防不法分子以推銷甲型H1N1流感預防藥物為名實施詐騙 近期,部分省、市發生了不法分子利用人們急于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心理,以推銷預防藥物為名實施詐騙的案件。云南省公安廳提醒廣大民眾科學防范疫情,防止上當受騙。 作案特點: 公安機關在偵查工作中發現,此類詐騙的三種主要作案手段:一是假冒政府或疾控部門的名義,推銷所謂的預防甲型H1N1流感的藥品、物品;二是假冒國家工作人員,以檢查防范甲型H1N1流感的名義,利用人們對執法部門的信任實施詐騙;三是通過網絡、通訊等多種方式,向用戶發送所謂“獻愛心”的虛假信息,利用人們的同情心進行欺詐活動。 防范措施: 廣大民眾應多關注衛生、醫療等部門發布的有關甲型H1N1流感的相關情況,了解掌握科學的防范措施,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正常心理,科學防范疫情,防止上當受騙;廣大民眾生病或出現身體不適,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并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治療,建議不要輕信各種傳言或藥品推銷人員而買藥自行治療;廣大民眾在生活中遇到可以情況要及時向衛生、醫療等部門咨詢情況,發現違法犯罪線索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三、謹防利用網絡炒股實施詐騙 6月,云南省騰沖縣騰越鎮發生一起利用網絡炒股進行詐騙的案件,受害人遭受經濟損失45290元。 基本案情: 6月24日至7月1日,騰沖縣騰越鎮的黃某某在網上炒股。在打開財富網時,彈出中原證券公司的頁面,黃某某點擊進入該頁面。4名外省人騙取黃某某的信任后,以可幫助買股票賺錢為由讓黃某某分4次將45290元人民幣匯入指定卡號中后。黃某某按照對方要求匯款后發現被騙。 案件特點: 犯罪嫌疑人利用股民急攻近利,相信內幕信息的心理,以開“股票咨詢公司”的形式、可向股民提供可靠股市信息、指導幫忙炒股可獲得高額回報等為幌子,多人聯手對受害人進行講解、說服,以轉賬、匯款等方式大肆進行詐騙。 防范措施: 廣大股民應關注新聞媒體的警情通報或預警提示,不斷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不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國家對炒股等經濟活動有嚴格的規定和管理,廣大股民不要輕信各種所謂的內幕情報;遇到對方要求有償成為會員、提供情報信息等情況要高度警惕,不要隨意透露自己的身份資料、銀行賬號等情況;遇到可疑情況或發現自己被騙,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編輯:關曉萌 肖冠男 來源:中國日報社云南記者站(記者 李映青 通訊員 楊忠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