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陜西
![]() |
種養互補:榆陽區馬合鎮走出農民增收新路子 2009-08-23 11:28
中國日報中國在線消息:麻生圐圙村溫棚養殖場豬畜的糞便排泄變成了地膜玉米地上好的肥料,玉米地的秸稈以及部分糧食產出又被用作牲畜飼草。榆陽區馬合鎮這種“種養互補,以養致富”的新路子使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989元,成為農民增收又一主要來源。
![]() 韋立山接受媒體采訪,向記者介紹養殖場情況。 據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馬合鎮經過調整引導廣大農民實行種植地膜玉米和發展溫棚生豬養殖相結合的種養模式。2008年全鎮實施溫棚生豬養殖戶數達到2500多戶,占到全鎮95%以上。去年全鎮生豬飼養量達到22.8萬頭,人均占有糧食產量達到1150公斤,依靠種養產業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080元。
![]() 馬合鎮麻生圐圙村村民韋立山目前有豬舍9棟,商品育肥豬1200頭。他和本村5戶村民合資興建了這個“農豐畜禽養殖場”。他告訴記者,目前一頭豬能買到600塊。“去年價格好的時候,要8塊5,一頭豬就能盈利800來塊。” 據有關數據顯示,2007年該村農民養豬人均純收入高達8500元,占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0500元的81%,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超出所馬合鎮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916元的168%。2008年該村農民人均收入增至15400元,早已成為全市甚至全省有名的養殖專業村。 韋立山的養殖場在2008年為本村及周邊農戶提供良種豬近2000頭,出售育肥豬1000頭,實現收入140萬元。今年上半年他已經賣出去種豬600頭,育肥豬以及出欄仔豬將近1000頭,實現收入30萬元。 韋立山告訴記者,計劃還要再擴建10棟豬舍,要真正成為陜北養豬業的大戶。 上任一年的村官李遠介紹到,全村目前有17家養殖場,參與生豬養殖的農戶達到190家。良好的收益使得村民入股溫棚養殖的積極性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