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中國在線2008
![]() |
新中國60年:統一偉業譜華章 2009-10-07 09:59
(三) 金門。燦爛的陽光,寧靜的海水,綿延的沙灘……這座見證了兩岸關系潮起潮落的小島,半個多世紀前曾炮聲隆隆。如今,這里揮別了硝煙,正暢享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清新空氣。 昆山。昔日的農業縣如今已成為臺商投資、創業、發展的“桃花源”,平均每平方公里有臺灣企業3.8家,臺資經濟占大陸吸引臺資的1/9,兩度雄踞大陸“百強縣”榜首。兩岸同胞在這里共同凝聚互惠雙贏、和諧相處的同胞情誼。 1949年后的數十載,臺灣海峽兩岸長期處于軍事對峙狀態,兩岸人員往來和通郵、通航、通商全部中斷,兩岸同胞咫尺天涯。多少親人生離成了死別,多少骨肉小別成了永訣。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臺灣詩人余光中寫于上世紀70年代的名作《鄉愁》,道盡了無數臺灣同胞的思鄉情懷。 所有中華兒女無不盼望早日結束這種令人痛心的局面。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始終把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站在全民族的立場上思考、謀劃統一大局。 1979年元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吹響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號角。 鄧小平同志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發展變化,從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國家發展戰略全局出發,在毛澤東、周恩來同志關于爭取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思想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為確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1995年1月,江澤民同志發表題為《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的重要講話,提出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這次講話精辟闡述了鄧小平同志“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思想的精髓,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黨和政府對臺方針政策的重大發展。 進入新世紀之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往開來,在堅持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的基礎上,提出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思想和一系列對臺工作新主張,實施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新作為,推動兩岸關系逐步邁入和平發展的正確軌道。 在黨和國家對臺方略引領下,經過兩岸同胞共同努力,臺灣海峽兩岸關系從隔絕對峙走向交流對話,克服艱難險阻,沿著和平穩定的方向不斷前行。 1987年10月,在黨的新時期對臺方針政策影響和推動下,在兩岸同胞特別是在臺灣同胞強烈要求下,臺灣當局作出開放臺胞回大陸探親的決定。11月,臺胞周純娟成為獲得大陸方面入境證件的第一人。從此,隔絕兩岸同胞的閘門被打開?!颁噶麟m寡,浸成江河;爝火雖微,卒能燎原”,兩岸交流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淺入深,匯成滾滾洪流。 1992年,兩岸分別授權的團體海協會、?;鶗_成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雙方在此基礎上于1993年舉行首次“汪辜會談”,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高層人士首次以民間名義進行的公開會談,兩岸關系邁出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2005年3月4日,胡錦濤同志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系提出四點意見,確立了新形勢下對臺工作的指導方針,在兩岸和國際社會引起巨大反響。一個多月后,中共中央和胡錦濤總書記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兩黨領導人舉行歷史性會談并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為改善兩岸關系注入春天的氣息”。 隨后,國共兩黨持續交流對話,兩黨有關方面多次舉辦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達成許多重要共識,對推動兩岸關系擺脫危機,實現歷史性轉折,邁入和平發展軌道,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8年3月,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臺灣局勢發生積極變化,兩岸關系迎來難得歷史機遇。 5月,胡錦濤總書記與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舉行會談,達成廣泛共識,促成了中斷9年的兩岸制度性協商迅速恢復,并接連在北京、臺北、南京舉行了三次重要會談,相繼簽署了攸關兩岸同胞切身利益的海運、空運、郵政合作、食品安全、金融合作、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共同打擊犯罪和司法互助等9項協議,并就大陸資本赴臺投資事宜達成原則共識。 2008年12月15日,空運直航、海運直航和直接通郵同步實施,銀燕展翅、百舸爭流、鴻雁傳書……兩岸同胞翹首以待30年的兩岸直接“三通”化繭成蝶。 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嶄新局面漸次展開在兩岸同胞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