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中國在線2008
![]() |
報告稱中國富人數全球排名第四 整體財富下跌 2009-10-14 07:34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經歷了去年的全球經濟危機和市場震蕩之后,亞太區的富豪元氣大傷。 據報道,昨日,美林全球財富管理與凱捷顧問公司發布了2009年《亞太區財富報告》。截至去年底,亞太區的富裕人士(凈資產100萬美元以上)人數與上年比減少了14.2%至240萬人,整體財富縮減了22.3%至7.4兆美元。而凈資產3000萬美元以上的超富裕人士的財富更縮水了35.1%,人數減少了29.6%。其中降幅最大的是香港,富裕人士人數下降61.3%至3.7萬人。 中國與日本,去年占據了亞太區富裕人士總數以及財富總值的71.9%與65.8%,其中,中國的富裕人士數目減少了11.85萬至36.4萬人,排名全球第四,整體財富下跌20.7%至1.7兆美元。 美林全球財富管理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劉昌欣表示,“在未來十年,亞太區富裕人士的整體財富,預計將以每年8.8%的速度攀升,中國的財富成長率增速每年約12%。未來中國富裕人士對海外地區的投資配置比例將會增加,從2008年的17%調高到2010年的29%。” 現金投資傾向進一步升溫 亞太區的富裕人士在2008年提高了對比較安全和簡單資產的配置,以保障財富。因此,對現金與存款類資產、不動產的配置比例提升,以及集中于本區域投資,是去年亞太富豪們的投資特點。 一直以來,與其他區域富裕人士相比,亞太區富裕人士更偏好現金類投資,這種傾向在去年進一步升溫。數據顯示,亞太區富裕人士持有的現金類資產從2007 年占投資組合的25%,增加到去年的29%,其中臺灣富裕人士的現金/存款配置比例最高達到41%,日本也高達30%。而全球的平均水平為21%。 同時,在亞太區,不動產一直以來都是重要的致富之本,在2008年,這類投資占亞太區富裕人士金融資產的22%。在房價暴跌之際,亞太區市場的投機購買活躍,規避通脹風險可能也是刺激房產購置的另一大因素。 由于2008年亞太區的股市暴跌引發拋售潮,各市場的富裕人士紛紛降低了對股票的配置。到2008 年底,股票僅占亞太區富裕人士財富配置的23%,同比下降3%。在澳洲,富裕人士對股票配置由38%降低至25%,香港富裕人士的持股比例則從33%降至21%。 劉昌欣表示,去年香港富裕人士的財富總值縮減了65.4%至1810億美元,股市的暴跌是重要原因。隨著今年區內股市的回升,大家都不想錯過獲利的機會,股票配置的比例肯定會提升。 此外,在全球市場充滿不確性的形勢下,亞太區富裕人士也偏愛本區域內的投資,本區和國內市場投資從53%上升到67%。凱捷金融服務亞太區業務部主管Arvin nd Sudaresan說,“短期內,資本保障將仍舊是本區富裕人士的主要目標。隨著市場復蘇和風險承擔意愿回升,預期亞太區富裕人士將采取較平衡的投資方式,并逐漸增加對其他區域的配置。” 財富管理公司搶占中印市場 盡管元氣大傷,不過受到強勁的國內消費與富人不斷增加這兩大因素支撐,中國與印度有望一馬當先,帶領亞太區富裕人士的增長。美林預計,直至2018 年,亞太區富裕人士的整體財富預計每年將以8.8%的速率攀升,高于全球7.1%的平均水平。 因此,對于財富管理公司而言,搶占中國和印度的財富管理市場,是當務之急。不過,中國與印度,以及泰國、韓國和印尼等國,屬于“高門坎”市場,擁有嚴格的監管法規。 美林的財富報告指出,中國近期收緊了財富管理基金的法規,并禁止銀行將這些基金投資在次級股票市場和復雜、高風險的產品上。另外,監管法規要求外資銀行必須與當地機構合作,才可以提供全面的產品和服務。為了擴大產品供應范圍,許多外資銀行被迫在當地設立分行。 事實上,從2008年起,許多全球財富管理公司已經紛紛入駐中國或印度市場,由于中國的富裕人士相對年輕,47%介于46~55歲,只有4%中國富裕人士的財富是繼承而得。這些特性導致中國富豪在追求最大回報率同時,具備相對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也具有驚人的成長潛力。 美林的財富報告也顯示,在產品方面,財富管理公司也利用中國的監管法規的一些空當所帶來的特殊機會。比如,預期部分財富管理公司將利用信托來進行高風險投資,而不是直接投資于高風險產品。可以看到,近期一些銀行推出在創業板上市的股票投資產品,這些產品的增長前景通常極佳,若非通過于創業板上市,富裕人士難以投資于這類產品。 劉昌欣也表示,隨著中國政府逐步開放對外投資的限制,未來中國富裕人士對海外地區的投資配置比例將會增加,從2008年的17%調高到2010年的29%。 編輯:肖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