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文化旅游
![]() |
專家建議出臺靈長類動物旅游科學規范 2009-10-16 09:14
![]() 神農架金絲猴種群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數量增加到1300多只。 據來自神農架的會議代表、神農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廖明堯介紹,近年來,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利用金絲猴野外研究平臺,成功開展觀賞金絲猴生態科考旅游活動,成為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新途徑探索的范例。明確人與動物的地位關系、實施科學管理、規范旅游行為、開發豐富的相關旅游產品是神農架金絲猴旅游項目的成功經驗。到神農架看野生狀態下的金絲猴成為眾多游客神農架之旅的追求。 我國是世界上靈長類物種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現有24種、45個亞種的靈長類動物,種類居全球第七,北半球之首。歷史上利用靈長動物從事觀光觀賞、游戲的記載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但是我國靈長動物瀕危種類達到11種,占到全球25種瀕危的幾乎一半。同時,隨著近現代西方科學技術的領先,我國靈長動物的生態觀光旅游科學開發明顯落后。如何在保護好靈長類物種的前提下,將豐富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實現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我國野生動物保護者、研究者長期探討的一個問題。 位于湖北省西部、地處北亞熱帶至暖溫帶的過渡地區的神農架,保護區總面積105.7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96%。1990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生物物種,同時也是川金絲猴的獨特分布區(后被證實為獨立的亞種),在當地的得力保護下,金絲猴的數量從上世紀80年代的500多只上升到近1300只,成為用來開發靈長動物旅游的可貴資源。 編輯:寧波 來源: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通訊員 羅永斌 楊敬元 郭中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