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中國在線2008
![]() |
地方應對網絡輿情能力排行公布 重慶打黑第一 2009-10-26 08:49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政府表現越出色、應對越得體則得分越高,反之則得分越低。最終依據各項表現綜合所得總分,得出藍、黃、橙、紅四色警報級別,警報程度相應由低到高。其中總分20.00分(含)以上為藍色警報,表示政府應對總體較為得體;總分15.00~19.99分為黃色警報,表示政府應對有待進一步加強;總分10.00~14.99分為橙色警報,表示政府應對存在明顯問題;總分10.00分(不含)以下為紅色警報,表示政府應對嚴重失當,存在重大缺陷。 本報北京10月25日電今天,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公布了“2009年第三季度地方應對網絡輿情能力排行榜”,并授權《中國青年報》獨家刊登。上海市交通行政執法部門“釣魚執法”成為排行榜上十大“輿情熱點事件”中最有損政府公信力的事件。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梳理出的2009年第三季度十件“輿情熱點事件”和政府應對、處置能力做出的評估由高到低依次如下: 政府應對總體較為得體(藍色警報):重慶打黑風暴、云南陸良事件及慎用“不明真相”標簽; 政府應對有待進一步加強(黃色警報):山西煤礦改革“國進民退”、新疆烏魯木齊“針刺”事件; 政府應對存在明顯問題(橙色警報):內蒙古赤峰飲用水污染事件、陜西鳳翔血鉛事件、吉林通化通鋼暴力事件、河南新密農民工“開胸驗肺”; 政府應對嚴重失當,存在重大缺陷(紅色警報):上海市交通行政執法部門“釣魚執法”、河南杞縣“鈷60”事件。 這是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第二次發布此類排行榜,此前發布的“2009年上半年地方應對網絡輿情能力排行榜”曾引起社會極大關注。作為國內最早從事輿情研究的機構,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稱此舉是為了通過提供客觀、科學的輿情參考數據和輿論引導建議,更好地幫助領導干部讀網,準確把握社情民意,促進社會穩定健康發展。 重慶打黑風暴 2009年6月以來,重慶掀起“打黑除惡”風暴,14個橫行多年的重大黑社會性質組織已受到致命打擊,近200名團伙骨干成員全部被緝拿歸案。8月,重慶市司法局前任局長、被傳與多名“黑老大”交往甚密的文強落馬,此后50多名官員相繼因涉黑入獄,打黑行動進入高潮。10月12日,對涉黑組織的審判拉開帷幕。 蘇玥(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對于重慶打黑除惡的效果,從某網站幾萬網友參加的網上調查就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網友都“感到更安全了”。網友說,重慶打黑除惡之所以感動人,不是緣于什么英雄虎膽碧血丹心,真正能夠感動人的,還是民主與法治這個源頭活水。還有網友總結了六條打黑“秘訣”:治理必先治官;打黑必先治警;一把手的決心;老百姓的支持;嚴格依法辦事;探索長效機制。 在社會轉型、經濟轉軌的今天,重慶打黑也反映了一個現象樣本,即警匪勾結、官匪勾結已經成為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就像網友的戲稱:少數地方的黑道已經升級為2.0時代,越來越多的黑老大戴上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紅帽子”,或者背后站著“紅帽子”。 打黑除惡任重道遠,我們需要做的還很多,不僅僅是一次規模空前的打擊。 評論:打黑若不靠制度可能“人走政息” 上海交通“釣魚執法” 2009年9月8日,上海白領張軍(化名)因搭載一名自稱胃痛又打不到車的路人,遭遇閔行區城市交通行政執法大隊“釣魚執法”,被扣車并罰款1萬元。其后,一系列案例相繼曝光,司機孫中界斷指以示清白一事更是引起轟動。目前,張軍對有關交通行政執法部門的起訴已被立案。 祝華新(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與“周老虎”事件類似,上海“釣魚執法”是又一起新老媒體共同發聲、交互發力、形成輿論高潮以監督政府施政行為的經典案例。 這次圍繞上海“釣魚執法”案的輿論熱潮,也是互聯網和傳統媒體聯手推進的結果。9月12日,“被釣”者張軍在天涯社區發帖控訴,迄今訪問數達18.7萬人次,評論1887條;“80后”作家韓寒在某博客中述評此事,迄今訪問數達48.5萬人次,評論6216條。轉述者對網民的影響遠遠超過當事人,顯示了網絡“意見領袖”的影響力。 國慶過后,眾多傳統媒體介入,《中國青年報》和一些都市報通過深入采訪,挖掘出其他“釣魚”案例。特別是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曝光整頓黑車中疑存在“職業攔車群體”,把監督推向高潮。傳統主流媒體的強力介入,響應民意,體現了體制內改良政務管理、傾聽民意、化解民怨的堅定決心。《人民日報》連發兩篇評論:網絡轉載122次的《釣魚式執法,危害猛于虎》,網絡轉載78次的《釣魚式執法還需繼續回應質疑》。網民熱情肯定主流媒體的宣示:“人民的質疑就是人民的要求,人民的監督就是人民的期待。” 近年來在一系列突發事件中,《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主流媒體不缺席、不失語,及時回應公眾質疑,特別是勇于舉起社會公正的旗幟,與基層政府的不作為、亂作為和少數無良官員斗爭,贏得民意,聚攏人心。這是一種真正有助于化解社會不穩定、不和諧因素的輿論導向。 從虎照案到“釣魚”案,說明中國已經出現“輿論引導新格局”,黨報黨刊和和電視臺、電臺是一個層次,都市類媒體是另一個層次,特別是互聯網作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顯示出巨大的輿論能量;要充分重視和高度尊重網民的呼聲和利益訴求,面對洶涌的網絡民意,政府和主流媒體只能因勢利導,主動揭示真相,澄清流言,坦然承認和認真改進政府管理的缺失,才能贏得主動權,爭取話語權;只有主動吸納網絡輿論,意識到民心可用、民怨可畏,才能化危為機,推動良政和善治。 讓上海本地媒體尷尬的是,除了新民網,這次很多有影響力的媒體普遍失語。 ××網試圖為政府解圍,轉移網民對“釣魚執法”案的關注,設置“黑車該不該打”的議題。“××調查”循循善誘:“在上海,你遇見過黑車嗎?”“若您見過黑車,是在哪看到過的?”“您是否有乘坐黑車的經歷?您覺得黑車有何危害?”主持者顯然熟知傳播學和心理學規律,如果不是發生了孫中界斷指這樣令人發指的極端情形,這樣的輿論引導也可能見效。 但是,在閔行執法人員質問“他胃疼關你什么事”而觸犯眾怒,浦東新區政府蔑視經驗常識、高調否認“釣魚執法”后,××網企圖先撇開事實真相,扭轉公眾注意力,甚至在首頁評論中惡狠狠地預言“孫中界如果的確存在非法營運的行為,那么即便他自斷一根手指,也不能為違法行為開脫”,這種做法不可能取得一廂情愿的宣傳效果。 “××調查”最后一問“您覺得該如何打黑車”,得到的回答就很清楚地揭示了這種模糊是非的輿論引導的失敗:網民選擇“加大處罰力度”的只有5.57%,而75.19%的人主張“完善城市交通,讓黑車無機可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