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海外看中國
![]() |
印度應當堅定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立場 2009-10-27 09:33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0月27日言論版頭條:上周印度在氣候問題上的立場變化引起了各界廣泛關注。印度政府和環保部部長拉梅什(Jairam Ramesh)個人均出面表示,印度的在氣候問題上的立場保持不變。但我們依然有必要揣摩一下拉梅什日前寫給印度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的那封信,這封不慎外泄的信函透露出印度打算在氣候問題立場上做出重大調整的意向。 拉梅什的建議有一個先決條件,即印度退出G77集團組織,并且與G20集團內發達工業國家劃清界限,以使印度無限接近美國,尋求更大的地緣政治戰略目標。為了實現這一最終目的,他建議印度政府單方面退出《京都議定書》,轉而和美國一道以“捆綁模式”降低兩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他還建議印度不要將自己的立場與發達國家清潔能源技術轉讓問題和資金資助問題糾纏在一起。在溫室氣體減排議程中這些問題都是敏感問題。溫室氣體減排議程獲得了國際社會普遍認可,該議程嚴格遵守《聯合國框架公約》有關氣候變化的規定及《京都議定書》的相關內容。這也正是為何拉梅什一味敦促印度退出《京都議定書》的原因。 在拉梅什建議印度自愿向國際社會開放所有由其承擔的減排項目后,這封密信中透露出來得各種主張被公諸于眾。拉梅什希望印度開放的減排項目甚至包括那些沒有任何外部援助的項目。印度負責環境問題協商的代表團和整個國家都被拉梅什密信的爆炸性內容驚呆了。印度總理辦公室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內,發布多項澄清聲明,指出拉梅什的信只代表他個人一時的想法;此外,印度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立場將保持不變。 拉梅什隨后發出一項措辭模糊的回應,第二天又澄清,印度在氣候問題上的立場沒有變化,意指《巴厘行動計劃》和《京都議定書》中規定的印度所要承擔的責任依然不變,這是印度參加12月份在哥本哈根舉辦的全球氣候變化會議的基礎和前提。盡管出現了這些澄清和表態,依然有人對印度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政治態度變化表示擔憂。人們希望看到在解決氣候問題領域內,各國應團結一致,立場堅定,在多邊協商的機制下,達成細致統一的行動原則,并通過進一步協商,踐行這些原則和行動綱要,為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做出不懈的努力。 但拉梅什在信中反映的立場很難說只是他個人一時的想法。這封出人意料的密信好似重磅炸彈,絕無可能在毫無征兆和語境鋪墊的前提下,就直接扔給印度政府總理,畢竟信中的建議與印度對外秉持的政策相去甚遠。盡管印度總理在意大利阿奎拉全球峰會上的表現并不能說明新德里要在氣候問題上轉變立場,但依然會讓人將總理的表態與拉梅什的信件聯系在一起,從而加劇了人們都這封信件實質性內容的擔憂。但人們還是希望輿論風波過后,拉梅什的那封信可以就此作廢,印度依然能堅持一個發展中國家在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時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而非拋棄國際社會,以自身利益為重,一味向美國靠攏。 在發展中國家中“金磚四國”地位舉足輕重,印度尤其看重其領袖地位。不論印度是否會退出G20峰會組織,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其他發展中國家依然會堅持他們固有的發展中國家身份,其中不乏會有中國、巴西和南非這樣的大國。印度如果真邁出這一步,只能落得被孤立的結果,此外,印度還不得不在消除貧困和執行發展計劃發面受到諸多限制。 這里沒有必要贅述發展中國家和國際協議中普遍奉行的諸多準則和觀點。簡而言之,從“歷史論”的角度看,發達國家在過去兩個世紀中排放了絕大部分的溫室氣體,造成了(并始終在影響著)全球氣候變化,因此這些國家必須把有限的“排放空間”讓給其他國家,使后來者享受公平的發展機會和權利。還有另外一套奉行“平等觀”的說辭,認為既然發達國家的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遠高于發展中國家水平,因此發達國家應當責無旁貸地降低他們自己的總排放量。但不論是“歷史觀”還是“平等論”,讓印度政府,尤其是拉梅什,必須清楚的一點是,印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依然無法與美國相比,這就意味著,華盛頓絕對不會把一個排放小國的任何行動與其自身的減排計劃聯系在一起。 如果印度準備采用捆綁式溫室氣體減排方案,那么這個國家的工業發展計劃必將受到巨大影響。考慮到印度的排放水平,使用清潔技術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并不會明顯降低印度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在印度工業化進程不斷擴張和加快的過程中,這些措施只能在某種程度上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增長速度,盡管收效甚微,但印度在現階段的確別無選擇。 印度有些省份恐怕只能被歸為失敗的試驗田,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就是其中之一。因為這些地區在降低失業率和消除貧困方面困難重重,而大多數貧困問題是由過度重視農業造成的,伴隨著農業化的盲目擴大,這些地區迎來了快速的“去工業化”過程,產業結構退化,社會發展失衡。 要證明印度依然是一個窮國恐怕并不需要太費周折,這個人口眾多的國家面臨諸多自身特有的挑戰和困難。讓印度硬著頭皮參加G20俱樂部其實并不符合這個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大國集團中,印度必須在統一的規則中與列強打交道。 當然,遠離G20組織問題也非常明顯。印度在過去幾十年間十分重視同美國發展一種“特殊關系”。就“權力政治”邏輯本身而言,印度此舉無可非議,讓世界惟一一個超級大國站在自己一邊,總會為本國帶來諸多便利。但問題是,印度是在削足適履,為了保持和美國的關系,不惜妥協和犧牲自身利益。 保持印美關系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新德里始終希望全盤接受所謂“華盛頓共識”中規定的各項內容,向多國模式組織開放國門和市場。印度政府最近在未加進行獨立有效測試的情況下,只依靠種子提供商孟山都農業生物技術公司(Monsanto)單方面提供的數據,就同意在全國范圍內引進轉基因茄子。這一事件無疑表明了印度不惜代價,一味向美國靠攏的政治傾向。(作者 Suhit Sen 編輯 裴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