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中國在線2008
![]() |
錢學森靈堂今日起接受吊唁 2009-11-01 09:46
中國“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 錢學森逝世 錢學森和夫人蔣英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海內外的杰出科學家和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七屆、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錢學森同志,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8時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昨天下午2時30分,記者趕到航天橋附近的錢老居住的小區,錢老所住的三層紅磚樓前,已有媒體趕來采訪。單元門前有武警值守,防盜門緊閉,不允許任何人上樓探訪。 下午4時,兩位花店的工作人員準備乘車離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錢老家人委托他們準備布置靈堂的花木,要求以綠植和百合為主,務必于晚上8時前送來。總裝備部的工作人員簡要回答記者問題時表示,錢老的夫人蔣英正在家中,大家都在忙于布置靈堂,計劃昨晚布置完畢。 下午5時,總裝備部送來兩個花籃,正在記者拍照時,一位白發老者緩步從遠處走來,眼尖的記者一下子認出是錢老的兒子錢永剛教授。錢永剛教授剛從301醫院回來,他表示,父親去世時非常安詳,一家人都在身邊。準備于今日開始接受公眾吊唁。悼念活動具體如何安排,還要等中央的統一安排。“目前還沒有來得及通知海內外的親友。”說話間,錢永剛教授眼眶有些濕潤。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1935年至193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學習,獲碩士學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與數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1949年起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錢學森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中國,致力于祖國的科技事業。錢學森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杰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他也是中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 1956年,錢學森受命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擔任首任院長。 在他的主持下,中國“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順利完成,并參與了近程、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錢學森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學等。 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錢學森對中國軍事科學技術發展做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無論他接受怎樣的褒獎都不為過。 作為中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由于錢學森的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 ▲“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我個人僅僅是滄海一粟,真正偉大的是黨、人民和我們的國家。” ▲“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在美國期間,有人好幾次問我存了保險金沒有,我說一塊美元也不存。因為我是中國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國住一輩子。” ▲“難道搞科學的人只需要數據和公式嗎?搞科學的人同樣需要有靈感,而我的靈感,許多就是從藝術中悟出來的。” ▲“我認為今天科學技術不僅僅是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而是人認識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的整個的知識體系,而這個體系的最高概括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不能人云亦云,這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創新。” ▲做人四原則:不題詞,不寫序,不出席應景活動,不接受媒體采訪。 ▲1991年獲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中央軍委授予的一級英雄模范獎章。 “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這是過去從未有過的高規格新提法;“一級英雄模范獎章” ,此前一直是戰斗英雄、生產一線勞模的專利,從來沒有向科學家傾斜過。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錢學森“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007年榮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2009年9月10日,錢學森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錢學森的夫人蔣英是我國現代著名軍事戰略家、軍事教育家蔣百里的三女兒。蔣百里早年在杭州求是書院讀書時,與錢均夫——錢學森的父親是同窗好友,錢學森與蔣英青梅竹馬。為了鉆研科學,他們推遲了婚期,錢學森到36歲才結婚。蔣英不但是錢學森生活上的好伴侶,也是他事業上的好幫手。錢學森和蔣英婚姻美滿,夫妻恩愛。他們不僅感情甚篤,而且在藝術上、事業上也有共同語言。 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期間,錢學森曾多次駕駛著那二手貨的老爺車,拉著三四個中國同學,到波士頓聽交響樂團的音樂會。為了聽音樂會,錢學森寧肯節衣縮食,十分節儉地花用他打工掙來的錢。音樂給了他慰藉,也引發了他幸福的聯想。 蔣英是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唱最德國古典藝術歌曲的。回國后,蔣英先在中央實驗歌劇院任指導和獨唱演員,不久轉到中央音樂學院并長期擔任歌劇系教授。 兒子錢永剛,長期從事計算機應用軟件系統的研制工作,是我國著名科學家。女兒錢永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 錢學森回國后不久,便一頭扎在了大西北,冒著狂暴的黃沙,頂著火辣辣的烈日,在人跡罕見的大沙漠中與科技人員一起風餐露宿,一干就是幾個月,沒有書信回家。有時,他神不知鬼不覺地返回來,妻子問他去哪兒了,他只是淡淡一笑,就算應付過去。 于是,蔣英講起那個聽來啼笑皆非的“索夫”故事。 有一回,錢學森又“出差”,一去又是幾個月,杳無音信。急得坐立不安、寢食不寧的蔣英,再也無法忍受這種親人死活不明的痛苦折磨,急匆匆地找到一位國家領導人問道:“錢學森到哪兒去了?他還要不要這個家?” 其實,這時的錢學森并沒有失蹤,他正在戈壁荒漠之上緊張地進行著“東風一號”近程導彈的發射準備工作。1960年11月5日,新華社發了一條電訊通稿:我國第一枚“東風一號”近程導彈在我國西北地區發射成功。蔣英剎那間臉上露出了笑容——莫非是他?“他回來了,經‘質問’而驗證我猜中了。當我向他講述自己前不久找國家領導人‘索夫’的故事后,逗得他哈哈大笑。” 此后,錢學森又有多次“失蹤”,每次“失蹤”總是給祖國人民帶來驚喜。 錢學森和夫人蔣英 錢學森的祖父是吳越國王錢镠(852—932)的第三十二代子孫。據史書記載,錢镠臨終留下“心存忠孝,愛兵恤民,勤儉為本,忠厚傳家”等10條遺囑,子孫恪守無違。因此,南宋以降,特別是明清兩代,錢氏家族涌現出眾多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杰出學者。 即以當代而論,錢氏家族同樣人才輩出,如錢玄同、錢穆、錢鐘書、錢鐘韓、錢三強、錢偉長、錢學森、錢正英、錢其琛等等,皆是其中翹楚。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錢永健,就是錢學森的侄兒。 編輯:肖亭 來源:武漢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