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中國故事
![]() |
哪些人易出局?近六成科研人員選“搞不好關系者” 2009-11-02 14:51
學術管理體制行政化,評價標準和導向存偏差,造成目前不少科技人才創新能力受干擾。正在合肥舉行的2009中國(合肥)自主創新要素對接會上,專家呼吁不斷創新科研管理體制機制,為科技創新創造良好環境。 中國人事科學院院長吳江指出,目前我國科研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力不夠成為科技人才創新力嚴重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主要表現在學術管理體制的行政化以及外部各種干擾影響科技創新人才潛心研究;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的評價標準和導向存在偏差,使科技界的學術活動陷入少有的浮躁狀態。 在中國科協的一項影響創新因素的調查中,有45%的被調查者選擇了“社會環境的利誘,難以靜下心”,還有33%的被調查者選擇“科研管理機制導向使得科研人員急功近利”。而在“作為科研人員,您對走仕途有何看法”的選擇中,有37%的人選擇“做官對爭取項目、解決職稱均有利”;還有37%的人選擇“有機會可以走仕途”,只有9%的人選擇“項目多,沒必要做官”。 吳江介紹說,另一項對當前科研人員精神狀態的調查顯示,有53%的選擇“沒有遠大的理想和奮斗目標”;有33%的選擇“一切向錢看,物質利益第一”。當被問及哪些人員為單位所不容時,有近60%的人選擇“搞不好關系者”,還有超過45%的人選擇“和領導對著干”。 吳江認為,這反映了目前科技人員可能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精神危機,反映出科研機構對落后和平庸的容忍,不鼓勵創新,不鼓勵個性,不是以科研工作為衡量標準,而是以處理人的關系為最大權重,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目前科研組織文化中的重大缺陷。 2009中國(合肥)自主創新要素對接會創新人才論壇上,專家們紛紛指出創新科研管理體制缺少突破:目前科技人才激勵不足,體制內的平均主義與體制外的收入差距過大并存,科技人才使用效益低,人才潛能沒有充分釋放;由于編制、單位所有制、戶籍等因素影響,科技創新人才流動還存在較大障礙;融資機制不健全,創新創業環境不寬松,難以激發科技人才的創新創業熱情。此外,整個社會統一的基本社會保障沒有建立,非公組織缺乏對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企業難以成為創新主體等相關體制機制問題也是制約當前科技人才創新的重要原因。 編輯:寧波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楊玉華 蔡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