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中國在線2008
![]() |
廣州垃圾焚燒發電25年特許經營收入近500億 2009-11-25 13:40
番禺大石選址東、南面遍布數十個居民生活社區。 番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具體操作單位介紹。 昨日,番禺大石鎮近300名居民因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問題到市城管委上訪后,又來到附近的市信訪局繼續上訪,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蘇澤群獲悉后立即來到市信訪局接訪,并馬上表態:“大多數市民反對將不會動工”。然而就在前一天,廣州市政府召開的新聞通報會上,發言人明確表示“要堅定不移推進垃圾焚燒”。令人詫覺態度軟化迅速得有點不可思議,究竟是什么左右了本應的堅定不移?借助收集的得到的網民意見之中,結合已知事實根據,以管中窺豹的姿勢試圖窺視這一“斑”,探問何因。不算尤可,一算25年特許經營權,收入竟接近500億元…… (一)再談選址的藝術 從2003年起,番禺區開始著手垃圾焚燒廠的選址工作,并會同市、區兩級國土、規劃有關部門歷經三年多調研和選址論證。2006年,初步確定大石街會江村現大石簡易垃圾處理廠作為新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選址,并取得規劃部門的項目選址意見書。該選址既符合垃圾焚燒發電廠用地規模,又符合番禺區自然條件、人文環境和國民經濟發展要求,通過對原簡易堆填場和焚燒區域的綜合整治,建設技術設備先進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實現垃圾處理設施的以新代舊。 然而,部分網友則提出了以下觀點:大石周邊的樓盤都已成熟,開發商高枕無憂政府亦無地可賣,若換到別的地方就沒有了這個“優勢”。縱觀番禺全區,還真的找不到比大石更加適合的地方。有個別網友認為,“若不選在已售罄的樓盤周邊興建,而選‘新地’,先不說當地群眾的態度,單單發展商一關也難過。”“要么地產開發商不滿,要么地塊根本賣不出。” 另一方面,官方報稱(城管委)由于番禺區土地資源短缺,山體少,已無法找到可以建設大型衛生填埋場的地方,所以只能選擇焚燒發電處理方式。因此在大石簡易垃圾處理廠的基礎上,演變成垃圾發電廠,是目前最優之選。也是客觀的事實。 (二)復雜的承建運營商關系 多方信息顯示,廣州市政府目前已將廣州市生活垃圾的終端處理特許經營權授權給廣日(電梯)集團。這家以生產“日立”牌電梯而聞名的電器企業,今后將全面負責廣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投資建設、運營管理和維護。直到合約期滿,再將垃圾焚燒發電廠交付廣州市政府管理運營。 今年7月,在廣日集團番禺工業園竣工儀式上,廣日集團方面宣布,廣州市政府已經將廣州市生活垃圾的終端處理專營權授權給了廣日集團,現在已在運營的李坑一期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也將逐步移交給廣日集團進行運營。 然而,在獲得廣州市生活垃圾處理終端特許經營權后,廣日集團并沒有獨吞這個將坐等巨額收成的大蛋糕,而是與廣州誠毅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出資3億,成立一家名為廣州環保投資有限公司,全面負責生活垃圾處理業務。其中廣日集團出資1.53億元,占51%;誠毅科技出資1.47億元,占49%。 廣東立信企業有限公司是一家臺港澳合資公司,依靠為廣東移動公司開發電子計費器起家,廣州誠毅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它的子公司。與廣日集團公司類似,廣東立信企業公司也沒有從事垃圾焚燒處理的技術和經驗。 一位知情人士對此感到十分困惑:“廣日集團為什么要和誠毅科技合資成立廣州環投?這是BOT項目,只要簽了特許經營權協議,利益就是穩定的。這就好比把自己碗里的肉,分一半出去給別人。”按國家建設部《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規定,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擅自轉讓、出租特許經營權,主管部門應當依法終止特許經營協議,取消其特許經營權。 同時他還強調:“與廣州市政府簽訂生活垃圾處理特許經營權轉讓的是廣日集團,并不是廣州環投。現在廣州環投并不是廣日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如果廣日集團要把特許經營權轉讓給廣州環投公司,必須經廣州市政府允許。” 廣州環投公司成立后,立即介入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工程建設。今年6月25日,廣州環投公司又在廣州市工商局注冊登記成立了“廣州禺山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金為1.85億元。隨后,廣州禺山環保能源有限公司成為番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設單位,并于今年9月開始進行工程監理招標。 (BOT:英文單詞build—operate—transfer的簡寫。是指政府通過契約授予私營企業(包括外國企業)以一定期限的特許專營權,許可其融資建設和經營特定的公用基礎設施,并準許其通過向用戶收取費用或出售產品以清償貸款,回收投資并賺取利潤;特許權期限屆滿時,該基礎設施無償移交給政府。) (三)巨額利潤有幾多 百倍回報?
按照目前可知數據顯示并計算,如廣日(電梯)集團特許經營25年的廣州垃圾發電項目,可獲得接近500億元的回報。大洋網制表 公開資料顯示,垃圾處理費補貼和上網電價收入是垃圾發電廠成本補償和利潤的主要來源。 所謂垃圾處理費補貼,是指每處理一噸垃圾,政府就給予一定金額的補貼。目前,海南是全國垃圾處理補貼費最低的地區,每噸只有50元;上海屬于比較高的地方,每噸120元。 “一般在60元到80元就有贏利空間。”一位業內人士稱。 目前廣州市政府給予廣日集團的垃圾處理費補貼標準未見公布。昨日記者在通報會現場,曾對此進行追問,但未得到答復。有消息人士稱,廣州市政府將給予廣日集團的垃圾處理補貼費約為每噸140元。 根據廣州市政府通報,目前廣州全市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為1.2萬噸。按照這個數據來計算,那么廣日集團每天可獲得的垃圾處理費補貼168萬元,全年累計超過6億元。這意味著,如果廣州市政府給予廣日集團25年城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理特許經營權,那么在廣州垃圾數量維持在每日1.2萬噸,僅垃圾處理費補貼,廣日集團就可獲得150億元。 此外,廣日集團還可從發電業務中獲得收入。根據有關規定,國家為扶持再生能源項目,除保證垃圾發電的電量全部收購上網外,每度電還補貼0.25元,同時免征增值稅、減免所得稅。 2000年,廣州市物價局曾批復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上網電價為0.63元/千瓦時(不含稅),而普通電廠上網電價每度只有兩三毛錢。 今年2月,曾有媒體報道披露,正在運行的李坑焚燒發電一廠,每噸垃圾平均發電360度,最多可達400多度,年上網電價達到5000多萬元,實現了收支平衡。 根據報道,李坑垃圾焚燒處理廠每日處理垃圾1040噸。1999年曾有媒體報道,大坦沙資源電廠(即現在的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建成后處理每噸垃圾可獲運營補貼124元。如果照此標準計算,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年利潤額高達1.2億元。 上述知情人士指出,對于垃圾焚燒發電廠來說,一般僅僅依靠電價收入,就能基本實現收支平衡。政府給予的垃圾處理費補貼,則成為企業利潤。 “更關鍵的是,由于是特許經營,具有壟斷性質。只要簽了合同,這個利潤就是有保障的。”該人士指出,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垃圾焚燒處理悄然成為一個熱門產業。 公開資料顯示,廣日集團強勢進入垃圾處理領域后,以工商銀行牽頭的金融機構已經為它提供了80億元貸款。 編輯:鄧京荊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