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四川
![]() |
“白毛女”孫女當村官 要實現三個心愿(組圖) 2009-12-05 10:16
![]() 白毛女的孫女文清華以總分第二名考中村官。徐偉 攝 中國日報網消息:四川“白毛女”羅昌秀的孫女文清華,繼承奶奶的遺愿,考上了宜賓縣雙龍鎮的大學生村官,這個消息讓斷頭山的父老鄉親奔走相告,興奮不已,也唏噓不已。兩個月后,這個“村官”當得咋樣呢? 在宜賓縣雙龍鎮紅旗村任村主任助理的文清華,她向記者道出了藏在心中的三個心愿。 “斷頭山,心相連,路才能相通” “這陣子很忙,忙著搞規劃,紅旗村要按照科學的發展觀發展,修路是關鍵。”畢業于四川化工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的文清華一語就抓住了問題的要害。 雙龍鎮紅旗村座落在斷頭山脈,有7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為886人,就有3個村住在山高坡陡的巖上。山上幾乎沒有農田,仍然象文清華的奶奶羅昌秀那一代人一樣,只是簡單粗放地種點包谷,逢年過節才背點包谷到街上賣了,買點米吃。 眼看著山上的黃竹運出來,賣給紙廠就可以做造原料。卻因為公路交通瓶頸,有60%的黃竹、雜竹堆在山上,變不成錢。文清華看著非常著急。 “要致富,先修路”。紅旗村人自已籌資15萬元,加上村民投工投勞,總投入30多萬元,修通7個村民小組14公里的公路。但始終因為還差6萬多元,泥結路面晴通雨阻。 “心相連,路相通。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就一定能把路修好,為產業結構調整謀出路,為山上村民改造破敗的住房打基礎。”這是女大學生村官文清華的第一個心愿。 “窮山溝,謀出路,調結構才能致富” 紅旗村產業結構的路子怎么走? 村主任蔡江文對文清華的到來非常歡迎,他說,文清華是到他們村任職的第一位大學生村官,窮山村的村主任困難多,任務重,來個高學歷的大學生當助手,肯跑,肯干,肯與村民貼心,工作有激情,看來是棵“好苗子”。 文清華說,盡管自己只是村主任助理,但也要積極有為,發揮主觀能動性為村里的發展提建議,協助村主任干好工作。兩個多月的時間,蔡主任帶著文清華跑遍了紅旗村7個社的山山水水,深入農戶談思路,搞規劃,調結構。 紅旗村過去是傳統農業,要面向市場需求,調整產業布局。文清華和蔡主任與廣大村民一起商量,長短結合,以短養長。長線產品利用荒山種樹栽竹,生產造紙原料,并準備引進茵紅李,發展經濟林木。短線產品就是生產蔬菜,種植小米辣海椒(野山椒),通過雙龍蔬菜協會與加工生產廠家簽訂了購銷合同,實行保護價。 發展養殖大戶,養殖瘦肉型豬。該村革坪社一村民建起了集約化的養豬場,18頭母豬,年產生豬可達200頭。 文清華敞開心扉,思路逐漸清晰,顯得信心十足。她要協助村主任搞好產業結構調整,讓紅旗村成為雙龍鎮真正的“紅旗村”。 “促和諧,奔小康,不僅僅是為了圓夢” 文清華說,奶奶對農村有很深的感情,一輩子都不愿意離開農村,臨終前希望自己的子女和孫輩能為家鄉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文清華發奮學習,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四川化工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她要用所學知識回報家鄉,了卻奶奶心愿。在選擇報考大學生村官崗位時,她放棄了城郊的柏溪鎮、普安鄉等條件優越的鄉鎮,以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回到條件艱苦、偏遠的雙龍鎮紅旗村。 當村官兩個多月來,文清華跑遍了每一個組、隊,到農家院落搞培訓,講解科學的發展觀,傳遞市場行情,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她還負責村活動室、遠程教育和共青團等具體工作,參與培訓農民文化素質和法律常識等工作。她還與村上的貧困戶建立的濃厚的感情,把自己的衣服、爸爸的衣服送貧困戶。 文清華說,她不僅要對得起這片生她養她和黃土地,讓父老鄉親不再受窮。更要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摸爬滾打,體現80后的人生價值,為奶奶爭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