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3月6日報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劉古昌近日在北京接受《中國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俄政府間能源協議將于三月份正式簽署并生效。
????????劉古昌在昨日下午的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小組討論時接受采訪時表示,此次協議的簽署作為中俄兩國能源領域合作的重大突破,顯示了雙方加強務實合作來應對金融危機,更好應對危機帶來的雙邊貿易額下滑的趨勢。
????????政府間協議的簽署后,雙方就修建中俄能源管道、長期原油貿易、貸款等一攬子合作項目立即生效并開始實施。
????????劉古昌表示中俄能源合作政府間協議的簽署和實施是兩國成為戰略協作伙伴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國對能源的需求是長期的,保證能源安全具有特殊意義,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對俄羅斯來講,中國是最穩定,最具有潛力,地理位置最便捷的市場。
????????今年2月17日,中俄在北京簽署石油供給和運輸基礎性建設協議,中國將向俄羅斯提供總計250億美元的長期貸款。俄羅斯則以石油為抵押,以供油償還貸款,從2011年至2030年按照每年1500萬噸的規模向中國通過管道供應總計3億噸石油。
????????劉古昌大使說在全球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形勢下,中俄雙方的合作,展示了兩國是真正的戰略協作伙伴,在困難的情況下,共克艱難的決心和行動。
????????“可以肯定的講,全球金融危機,即使再嚴重,沖擊再大,也不會影響中俄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我們對此充滿信心,”劉古昌表示。
????????作為世界上主要新興經濟體,中俄兩國如何應對金融危機,以具體的合作共同行動,也給國際社會傳遞了充滿信心的信息。劉古昌表示:“這展現了中俄雙方通過合作克服金融危機的堅定決心,對深化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具有深遠的意義。”
????????劉古昌認為國際金融危機對中俄經貿合作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但是兩國正共同努力使雙邊貿易保持平穩發展。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中俄兩國貿易不容樂觀。雖然影響的范圍和程度目前還不能做出準確判斷,雙方正在共同努力出臺有利措施來減少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
????????今年1月中俄貿易額只有25億美元,同比下降40%左右兩國貿易從1996年簡歷戰略合作機制以來,雙邊貿易額從50億美元每年以兩位數字遞增至2008年的568億美元。
????????這主要是因為俄羅斯缺乏資金,減少從中國的進口。國際金融危機使雙方經濟合作項目受到沖擊,有的合作項目停止實施,市場萎縮,購買力下降,流動性收縮,一些從事貿易的企業受到沖擊,融資困難。
???????? 劉古昌說,中俄雙方普遍認為,國際金融危機對兩國來說有挑戰也有機遇,雙方應共同努力把危機變成深化兩國合作、發展兩國關系的機遇。(《中國日報》記者? 王卓瓊?? 編輯?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