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6日下午貴州團開放日上,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委書記石宗源就甕安事件經驗教訓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甕安事件引發了許多思考,在處理這類事件時得到了許多經驗。
石宗源說,甕安事件發生已8個月了,這個事件引發了我們的許多思考。去年,甕安事件發生時,甕安的群眾安全感指數很低,婦女出門都不敢戴首飾。
石宗源說,在反省的同時,貴州各級政府部門從中吸取了許多經驗教訓。甕安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是主要領導干部沒有在第一時間到群眾中間傾聽群眾呼聲。所以,群體性事件發生時,主要領導干部要在第一時間到群眾中間聽真話、實話、客觀的話。在處理這類事件時我們也得到了許多經驗:
——堅持信息透明。要在第一時間把真實、準確的信息全面地讓媒體知道,并借助媒體力量披露事件真相和細節,這樣做是大有益處的。甕安事件發生之初,網上有許多謠言,群眾也認為官方是自圓其說,但是通過媒體披露事件真相后,群眾的質疑得到回應。那時,所有境內外媒體采訪,我們都積極配合,堅持信息透明是迅速平息甕安事件最重要的原因。
——啟動輿論監督系統。甕安事件發生之初,網上提出了許多問題,如:死者的叔叔被人打了,是誰打的?通過調查,發現確有其事,是一個基層民警指使別人所為。我們立即在網上回答了這些疑問,平息了民憤?!罢f到底,輿論監督就是人民的監督,我至今仍然這么認為?!?/p>
——啟動問責制。過去,對這類事件的說法已經形成了“不明真相的群眾在少數壞人的煽動下”的公式,我們打破了這樣的公式,實事求是地公開真相,問責不作為的干部,這正是對我黨實事求是優良作風的繼承和發揚。
(編輯:霍默靜 來源: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李忠將、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