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全國人大代表、三一集團總裁向文波3月7日晚在兩會間隙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表示,目前是工程機械行業海外并購的“最佳時機”,但需要國家出臺配套措施。
“目前很多國外行業內上市公司的市值只有原來的10%,有些市盈率不到3倍,這應該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并購時機”,向文波說,“歐美目前的壞消息不斷,信心喪失,銀行信貸出現緊縮,使得很多公司的現金流陷入危機,但是這些的公司的資產質量、技術水平、管理經驗還是有一定的優勢”。
向文波建議國家出臺相應的配套措施來幫助中國企業進行海外并購,比如提供信貸支持等,來幫助中國工程機械和裝備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他還表示,企業在實際進行海外并購時必須謹慎,要防止出現“買的起,養不起”的問題。
“如果危機持續時間過長,如果我們沒有做好收購后企業繼續大面積虧損的準備,這些并購可能拖垮中國公司,”向文波說。
向文波表示三一是有條件進行海外并購的中國公司之一,目前已有海外公司與之進行接洽,但三一態度謹慎。
“三一有規模,有核心技術”,向文波說,“公司的銷售規模2008年超過200億元,盈利達到幾十億元,而且我們擁有3000多研發人員,所有產品都有自主知識產權”。
“三一還得到了銀行的大力信貸支持,中國建設銀行一次就授予公司100多億元的授信額度。此外,公司在資產證券化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這些都表明三一有實力進行海外并購。同時三一有國際化的經驗,我們在100多個國家有營銷體系,在印度,德國等國有生產基地,這些表明三一有國際化的基礎。目前有很多公司找我們談了,我們看到了機會,但是我們下手會非常謹慎”,向文波介紹說。
向文波同時表示目前也是海外建廠的最佳時機,而且海外設廠相對于并購,更能控制風險,比較穩妥。他說:“自身建廠,投資的規模和進度都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所以這個風險相對較小。買企業的話就要面對收購企業的管理融合,語言文化等差異。在西方國家,買企業后甚至會出現解雇一個人比招聘一個人成本更高的問題,這些都是中國公司海外并購要注意的問題。但是自身建廠的話,建多少廠房,買多少設備,招多少人完全是受控的。在美國買企業的話,空置的廠房每天都的交不菲的稅費,這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
因此向文波提醒說,不要盲目鼓動中國公司進行海外并購。
(《中國日報》記者 劉偉玲 馮志偉 刁瑩 鄭立飛 編輯 鄧京荊)
相關新聞:
向文波:三一集團09年銷售目標超過300億元
向文波:三一將進軍核電航空發動機領域 欲做中國GE?
三一重工09年計劃逆市招聘1000研究生 承諾不裁員不減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