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正在出席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駐德國大使馬燦榮8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今年中德關系將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馬燦榮說,今年1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德國進行了成功訪問,訪問期間兩國總理舉行了富有成果的實質性會談,就許多重大問題達成共識,把兩國關系提高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他介紹說,不久前中國向歐洲派遣大型采購團,其中在德國簽署了100億美元的采購合同,"這表明中國在國際金融危機條件下愿意與其他國家共同努力來克服危機,這是我們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一個實際行動,受到了德國經濟界和政府的高度評價"。
馬燦榮說,今年中德關系發展中還將有許多大事。2009年是中德科教年,3月末兩國政府將舉行科教年啟動儀式,這將對發展兩國科技和教育交流起到促進作用。今年10月份,中國將作為主賓國參加法蘭克福書展,這將是介紹中國出版和文化事業的好機會。
談到中德經貿和科技合作,馬燦榮說,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伙伴,去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150億美元,相當于中國同歐盟貿易額的四分之一,比2007年增長20%。德國在華直接投資累計已達到150億美元,投資主要集中在汽車、化工、機械制造、保險等領域。德國是中國從歐洲引進技術最多的國家。"德國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有先進的技術,在技術轉讓方面也比較開放,科技合作一直是中德合作的重點。" 馬燦榮說,中德教育和文化交流發展也很快。目前在德國有3萬多名中國留學生,中德之間有400多對高校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去年中國在德國成立了中國文化中心,該中心對增進兩國文化交流,介紹中國文化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在德國建立了14所孔子學院,德國人學習中文的興趣不斷提高。
他認為,中德兩國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這是客觀事實。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增強和國際地位提高,德國有一些人由于缺乏對中國的了解,擔心中國的發展會影響德國的利益。"這需要我們更好、更全面地介紹中國,增進雙方的相互了解。"
編輯:富文佳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