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華商報記者](2009-03-11 11:58:32)
謝謝主持人,我是來自美國中華商報的記者,我的問題是關于污染環境和空氣的質量和水污染、空氣污染。很多海外的華僑想投資大陸,但是對水污染感到很害怕,能不能出臺一些政策,把污染量降到最低,包括土壤污染和水質污染,使華僑能夠更好地投資大陸。謝謝。
[張力軍](2009-03-11 12:01:54)
對中國的環境問題,中國人對此都很關心,包括海外的華僑華人,世界各國的人民也都很關注。所以,中國政府在環境保護上不斷加大力度,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我們出臺過《大氣污染防治法》。根據法律的規定,大氣污染是以城市為中心進行污染防治的,通過去年奧運會的環境質量保障工作,大家可能也都記得,北京奧運會期間空氣質量確實有了很大的改善,兌現了中國政府的承諾,這個保障工作給我們又提供了一個新的機遇,就是對大氣污染不僅要考慮城市本身,要考慮大氣的環流問題,也就是考慮大氣污染輸送的通道問題。北京市的空氣污染據一些科學家的分析,當地要占70%,通過大氣環流輸送進來的占30%,所以,必須要實行區域聯防。根據中國大氣的情況、大氣環境質量的狀況,城市污染的重點區域還是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這三塊地方,環境部正在和這三個地方的省級政府和環保部門進行協調,準備編制區域的污染防治規劃,由環境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來實施,這是關于大氣環境問題。
[張力軍](2009-03-11 12:05:48)
關于水的環境問題,可以說中國政府十五年前就開展了重點流域的治理工作,水質在逐漸改善,特別是“十一五”以來,這三年每年改善的幅度都比較大。關于環境質量的問題,這次給記者提供了一份背景材料,希望大家可以看一看背景材料。關于水的問題,我們現在考慮的是:第一,要進行源頭控制,不符合規劃要求、不符合環境質量要求、不符合總量控制要求的企業,不能再建。第二,要推動重點流域規劃的實施,重點是要建設一批城市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并且要對河流實行綜合治理。第三,要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第四,要保障飲水安全。第五,要加大考核力度,重點是中央要加大對省的考核力度,省要加大對各市縣的考核力度。我們和國務院的有關部門已經協商,最近將會出臺一個對省界河流斷面的考核辦法,這個辦法將明確每個省的河流出境斷面的水質要求,達不到要求的要停止對這個地區、這一流域的建設項目審批。通過以上辦法來解決水污染的問題。關于土壤的問題,我們正在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相信不久將會有一個結果,這個結果出來以后,包括我們的措施,將一并對外發布。謝謝。
[成都商報記者](2009-03-11 12:07:52)
謝謝主持人,我是成都商報的記者。有兩個問題請教部長,剛才吳部長其實也介紹了,今年的4萬億的經濟刺激方案大家都很關注,截止2月份,有193個環評項目已經報到環保部了,其中剛剛提到了有14個項目由于涉及到“兩高一資”所以暫緩或者是停止,想請您詳細介紹一下這14個項目的具體情況。同時,作為環保部門,環評是所有投資項目必經的一道,如何實施環評的監管,來確保“十一五”規劃節能減排10%目標的實現與我們的經濟發展能夠同步的進行。謝謝。
[吳曉青](2009-03-11 12:13:44)
不是193個,是194個,暫緩審批和不予審批的是14個。你問了兩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如何保增長、擴大內需的同時,環保部門能夠保證節能減排措施的落實,這確實是環保部門現在考慮的重中之重的一個問題,而且在工作當中,我們也是這樣部署的。首先,我們嚴格兌現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七項承諾,這是一。第二,我們堅持有保有壓,對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建設項目設置了“防火墻”,歸納起來是“四個不批、三個嚴格”。“四個不批”,即國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設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一律不批;環境污染重,產品質量低,能耗、物耗消耗高,特別是污染物排放不能達標的項目一律不批;環境質量不能滿足環境功能要求的,盡管是好項目,但是你當地的環境質量已經不能滿足環境功能要求的,已經沒有總量指標了,也一律不批;建設項目如果位于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的項目一律不批。“三個嚴格”,即嚴格限制涉及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以及重要生態功能區的項目嚴格限制;嚴格控制高耗能,就是產業開發中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量大,嚴格限制審批,并且要堅決杜絕已被淘汰的項目以所謂技術改造、拉動內需為名義上項目;第三個“嚴格”,嚴格按照總量控制的要求,把污染物排放總量作為區域、行業、企業發展的約束條件。同時,不僅中央這樣做,要求地方也要這樣做。我們已經與地方打了招呼,而且已反復強調,涉及到不能審批的和嚴格控制的項目,以及“兩高一資”產能過剩的項目,這是一條紅線,也是一條高壓線,不能碰,更不能越線。我們在開會的時候專門強調,我們寧可現在做惡人,也不能做歷史的罪人,一定要嚴格把關。
[祝興祥](2009-03-11 12:17:12)
環境保護部在審批項目的時候,跟地方的要求不一樣。我們有一個受理大廳,對不符合產業政策、不符合產業規劃的、國家明令淘汰和落后的,受理大廳已經不準受理了,我們沒有把這些計算在內。這14個項目當中有幾種情況:一種是符合產業政策,但是它對環境的影響,比如石化項目對水資源影響論證不清楚,還需要進一步論證;另外,比如對鋼鐵,鋼鐵的總量國家要控制,上新的鋼鐵必須要核實老的、舊的、小的鋼鐵是不是一并淘汰,這些情況如果沒有弄清楚,像這些項目環保部門一般都是暫緩或者不批。名單是動態的,比如前段時間又有三個沒有通過,那么基本上都要重新論證。至于具體名單我就不提供了。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記者](2009-03-11 12:18:22)
你好,我是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的記者。中國媒體有一些報道,關于北京市海淀區六里屯的垃圾填埋廠,當地居民害怕那里要建造垃圾焚燒廠,想請問貴部,首先認為這種垃圾焚燒廠應該不應該建?會不會建?會不會像居民們所擔心的那樣,危害他們的身體健康和污染那里環境?更廣泛的問題是,垃圾焚燒廠的技術和辦法應不應該在中國普及和推廣?謝謝。
[祝興祥](2009-03-11 12:22:05)
大家很關心六里屯的問題,因為中國現在在其他城市也是把垃圾焚燒作為處理城市垃圾的一種途徑。中國這幾年建設了一些垃圾焚燒廠,有些地方也很成功。關于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燒的問題爭議比較大,我們也關注到了,我想作三點說明。第一,六里屯垃圾焚燒廠應該進一步論證,首先是北京市環保局1995年審批了該項目依托的垃圾填埋廠的環評,并明確提出了填埋廠外界500米左右不應該新建永久性住宅,現有建筑予以搬遷的要求。但是這個論證還沒有認真地落實,所以廠區周圍的人口數量和環境功能實際發生了較大變化。第二,要更大范圍地聽取公眾意見。2005年11月以來,這個項目周圍,我們的城市規劃沒有得到很好地實施和控制,周邊居民顯著增多,導致可能受項目潛在環境風險的人數明顯增加。我們注意到,公眾已經通過群眾來信、上訪等形式對該項目產生的環境影響表示了關注。因此,該項目建設之前,有關部門應該在更大范圍客觀、全面、公開地征求公眾意見,并做好溝通和協調工作。第三,未經核準不得開工建設。在完成進一步專家論證和更大范圍征求公眾意見之后,這個項目的建設單位應該將進一步論證地過程和征求公眾意見的結果,報送北京市環保局核準,北京市環保局核準后應該公告,如果未經公告,項目不能開工建設。以上是環保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