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20日凌晨2時左右,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馮翔在住所身亡,據當地公安部門初步勘驗,馮翔系自縊身亡,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他的遺體告別儀式將于本周進行。(4月21日 《北京青年報》)
伴隨著馮翔的死訊,國內媒體迅捷反應,網民們也紛紛留言表達哀思。2008年5月12日,近10萬同胞在汶川8.0級特大地震中遇難。“5·12”汶川大地震遂成了中華民族之大痛,國家之大殤。半年之后,北川幸存者縣農辦主任董玉飛自殺。專家竭力提醒,地震后半年是自殺高峰期,應對災區民眾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和心理撫慰。眼看汶川大地震周年在即,始料不及的是北川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馮翔又重蹈覆轍。
馮翔走了,帶著“8種假如”,永遠地離開了這個“強者”的世界。不知馮翔此行是一種遺憾,甚還是一種解脫!沒有經歷過汶川大地震這場大災大難,沒有經歷過生離死別,沒有經歷過失去親人后的撕心裂肺,我們也就沒有任何資格對所有活著或者死去的人們站著說話,說三道四。在艱難前行中,每一名幸存者同樣飽受過生死煎熬,乃至于超過了人們的普通思維想象。
但馮翔著實走得遺憾,走得匆忙了些。33歲,“北川雄鷹”永遠定格在駕鶴西去的路上。喪子之后,馮翔卻不愿意在別人面前流露痛苦,甚至“只能偷偷流淚”、“不能讓別人看到”。而在最后的“8種假如”中,他卻兩次提到了8歲兒子馮瀚墨:“假如,某一天,我死了,兒子,那是我最幸福的事,我會讓你媽媽,把我的骨灰,撒在曲山小學的皂角樹下,爸爸將永遠地陪著你,不棄不離……”、“與您相聚,是爸爸最大的快樂……”
作為一名有血有肉的血性男兒,馮翔父愛如山,視兒子為自己最大的生命!透過生命和思想承載的背后,我們不難想象,近一年來馮翔的心里曾經承受過多么難以忍受的痛苦。馮翔在災難中選擇、奉獻、毀滅了最最深沉的父愛。因此,我們沒有理由責怪馮翔,也沒有理由不去為死者祈禱安息,更沒有理由不去為生者祝福堅強!
生者堅強,死者才能得到最現實的安息,否則將死不瞑目。汶川大地震后,生者的堅強變得十分重要。其一、災區民眾亟需振作精神,化悲痛為力量,以積極的精神風貌,搞好災后重建,力爭早日建好新家園。
其二、全國人民以及社會各界對災區民眾在災后重建方面,應給予積極的物質支持、精神支撐。多關注災區民眾,多理解災區民眾,多支持災區民眾。甚至開展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心理幫扶創建”活動。
其三、加大心理干預、心理撫慰力度,讓災區民眾能夠平安地度過每一個“心理危險期”。隨著“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臨近,心理干預變得更為迫切。中科院心理所危機干預中心副主任、綿陽北川站站長史占彪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在北川20%到30%的人需要接受心理援助。
其四、建立健全國家災后信心重建機制,讓災區民眾健康、有序地走出“地震心理陰影”。走出“地震心理陰影”,既是對災區民眾的考驗,也是對全國人民的考驗,更是對整個中華民族的考驗。
“天堂里沒有痛苦,天堂里有你的孩子”、“但是你的愛人,卻依舊要在這個世界里活著”。是的,災難不可怕,怕的是災難過后活著的人們能不能緊咬牙關挺過來。這或許正是馮翔自殺事件,留給我們思考的話題。
編輯:鄧京荊 來源: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