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他們
尊敬的志愿者們:敞開心扉小憩一會兒吧
因為5·12,我們聚到一起,用真誠,用熱血,用淚和汗,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詩。
地震一周年即到,我想對我們說點什么,但不知從何說起,因為地下的英烈用眼睛時時看著我,一種感恩的、內(nèi)愧的心無時無刻都在提醒我:“葉劍,你怎么啦?我們在幫你呢。”
我真想說,戰(zhàn)友們,我一個人的力量太弱,太渺小。我有很多的無奈與無助,有時,我不知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在我心里怎樣定位,我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么?
當(dāng)我看見永興板房區(qū)一張張憂傷的臉,看見地里的農(nóng)戶,弓腰,任風(fēng)吹日曬,他們身后的農(nóng)房,還是磚頭瓦礫。
我是不是該堅持下去?我知道自己要怎樣做。志愿者們,你們知道嗎?
我相信,人的貪欲是無限的,怎樣才能讓人們減少貪欲,停下腳步,敞開心扉地小憩一會兒呢,這就是我們志愿者奮斗的終極目標(biāo)。
我要感謝5·12,5·12讓全中國的志愿者真的覺醒了,我們試著去懂得人性的本真,懂得愛和奉獻(xiàn),懂得了簡單才是快樂。感謝你們的付出,我相信,5·12不會在我們心中消逝,它是四川人民信仰的開始,是四川新希望的起點。
葉劍
2009年4月27日
“北川依然美麗”
■ 穿越震區(qū)
時間:4月底 地點:北川縣
來綿陽做公益的北京人馮玉泉提了個請求:記者同志,再去北川時,能不能幫我拍張照片,綿陽到北川安昌鎮(zhèn)的路上,有一個牌子,上寫“北川依然美麗”。
第一次去安昌鎮(zhèn),就注意到那個標(biāo)語。寫在山腳的石壁上,白底紅字,百米外就能看得清。
拍照片時,北川人老吳路過。他50多歲,語速很快,說起以前的家,他最想家里的兩只小鳥,每天早晨,小鳥嘰喳著呼喚遠(yuǎn)山的伙伴兒。老吳常上山,給鳥兒找蟲兒。
現(xiàn)在,他閑暇時,也上山找蟲兒,但是沒了鳥。
三個月前,老吳開始在安昌鎮(zhèn)拉人力三輪車,“找了好多工作,都沒人要我。但我至少還有把力氣。”和一些災(zāi)民不同,他走出了在板房區(qū)的等待。
“看,那就是我的新家。”老吳手指著遠(yuǎn)方,那是規(guī)劃中新縣城的方向。
新家不需要很大,但要有一扇大大的窗,可以看到外面的綠草坪。“結(jié)實的大鐵床少不了,再地震時,全家都跑到床底下。”老吳打趣。
笑過之后,又沉默,老吳說他不確定能不能掙到足夠的錢,來擁有個想象中的家。
像老吳一樣,很多北川人都托人在網(wǎng)上下載北川新縣城規(guī)劃圖。看著它,每個人都想象著新家的樣子。
他們都想住在河邊,說自古人類倚水為生,北川老縣城,有湔江蜿蜒而過。新規(guī)劃中,穿城的安昌河成了他們的企盼。
“也有羌族風(fēng)貌核心區(qū),你還能看到晚飯后的羌民跳羌族舞蹈,圍成一圈,不分老少。”新縣城的八大風(fēng)貌分區(qū),老吳至少能說出六個。
“等你再到北川時,一定讓你眼前發(fā)亮,我老吳向你保證。”下車時,遞給他10元錢,老吳堅持只收5塊。“就應(yīng)該是這么多錢,干嘛多給,不收小費。”老吳笑了。
離開時,他回頭問:“我們北川人好吧。”
編輯:肖亭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