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方乙方》劇照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近年來,馮小剛連續推出的幾部賀歲片風靡中國電影市場,其票房收入超過國外及香港地區所謂的“大片”,在國內電影市場較為低蘼之際,創造了票房奇跡,成為街頭巷尾談論的熱點。影片迎和大眾口味、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及蘊涵于其中的思想情感、價值觀念為主要表現內容,豐富了大眾的文化生活,片中場景、人物的對話、臺詞都成為人們調侃模仿的材料,為大眾文化的興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細究馮小剛電影成功的秘訣,發現他的電影在處理通俗文化與高雅文化兩者關系上即在“脫俗”和“媚俗”兩方面表現獨特,既迎合大眾,又運用電影技巧概括了當代大眾文化的特征并指摘了大眾文化的缺陷,融娛樂性與哲理性于一體,受到大眾喜愛。
如果把迎合大眾口味因而受到大眾追捧看成媚俗的話,媚俗在這里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指大眾喜聞樂見,一方面指的確迎合了媚俗文化在馮小剛的電影中,大眾喜聞樂見和確實媚俗兩者兼備。為達到老百姓喜聞樂見這一目的,受眾的喜愛、市場的認同成為馮小剛賀歲片選材的追求,他有非常明確的當代電影理念:電影是大眾藝術和特殊文化商品。
在馮小剛電影中,深受觀眾喜愛的人物有大齡未婚青年姚遠(《甲方乙方》)、攝影師尤優(《大腕》)、飄落異域的劉元和李清(《不見不散》)、旅游公司老板阮大偉和包車司機韓冬(《沒完沒了》)等,他們似乎并不是一個個虛構的人物,而似乎是人們的“街坊”“鄰居”或者就是他們自己。這些人物來自民間,帶著濃濃的市井人情味,可以說是所謂的小人物,但這些人雖世故但不圓滑,自我奮斗但不投機取巧,深知金錢的力量但又不唯利是圖,追求愛情但又潔身自好,他們誠實守諾、堅強善良、樂于助人,有的人把他們稱為平民英雄,這也是普通人的理想人格和價值取向。觀眾關心人物的命運,就像是關心自己的日常生活一樣。如此看電影,等于既生活又藝術,藝術在生活中,兩者緊密結合,兩全其美,不亦樂乎?觀眾在其中好像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看起來親切、投入,容易發生共鳴,贏得觀眾的喜愛和認同自不待多言。
《甲方乙方》中周北雁(劉蓓飾),錢康(馮小剛飾),梁子(何冰飾)——三男一女,四個善良,智慧又善解人意的自由職業者,在97年夏天開辦的"好夢一日游"的業務,引來的一批突發奇想的顧客。各自有各自的苦惱和追求,如板兒爺想當一天巴頓將軍,膽小鬼廚子因為生在和平年代,一直夢想成為寧死不屈的英雄,體會一天被捕、嚴刑拷打、英勇就義的滋味;大款想過苦日子,明星想當普通人,粗暴的丈夫良心發現想體驗一下受氣夢,當個好男人;其實這些希奇古怪的不同需求折射出在這個文化多元的時代的文化特征,藝術的表現了普通大眾的內心世界。
馮小剛成功之處還在于那種不露痕跡的幽默,尤其是馮氏的黑色幽默,有人將這視為其作品鮮明的個人標記。影片《大腕》中在二胡如泣如訴的伴奏下,“彪哥”對著那個尸體模型真的動了感情,痛哭流涕,“真情流露”之余,為補鈣產品大作廣告,這是最有趣和觸目驚心的哀悼:尤優,一出場就說了,“沒有金錢,沒有女人,才是悲劇”:神經病患者(李成儒扮)的“不求最好,但求最貴”一番論述,引人會心一笑,實際上是對物欲橫流的社會對人異化的一種揭露和批判。這些黑色幽默的運用,是馮小剛對有著荒誕的故事和人的現實生活的深刻認識,他用拍正劇的方式去拍諷刺喜劇,使喜劇更可樂,諷刺更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