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伴著高射炮接受檢閱
劉世明(原中國人民志愿軍高射炮5049部隊5650支隊四連戰士)
1954年國慶節,我十分榮幸地成為受檢閱炮兵部隊里的一員,這是我永遠難忘的殊榮。那壯觀的場面、扣人心弦的情景讓我永遠銘刻于心。
我是1953年棄筆從戎投考高射炮兵學校入伍的。在高炮64師教導營學習十個人操作的指揮儀,翌年分到該師610團4連當戰士。入伍僅一個月就奔赴朝鮮戰場,在朝鮮不到半年就榮立三等功,多次受到連、營、團、師嘉獎。
第二年七月初,在返回祖國的火車上,團首長宣布:“我們團奉上級命令,到北京參加一九五四年國慶大典。”大家聽到這一喜訊,無不歡欣鼓舞,整個車廂都沸騰起來了。同志們個個興奮,人人表決心。有的揮帽子,有的舞衣服,有的引吭高歌。很多同志流下了激動的熱淚,紛紛表示:一定要把中國人民志愿軍高炮部隊敢于消滅一切來犯之敵的英雄氣概和堅強意志,展示給黨中央、毛主席,展示給全國、全世界人民,以顯示我們的軍威、國威,讓中國人民揚眉吐氣,讓我們的敵人聞風喪膽,望而生畏。
光榮感振奮了整個部隊,使命感激勵我們自覺投入到三個月的軍事訓練中。大家在訓練中斗志昂揚,很能吃苦,決心讓整個方隊像一輛車子拉著一門炮那樣整齊,讓持槍敬禮像一個人那樣默契一致。
訓練科目看似簡單,整天無非是“立正、向右看齊、向前看、稍息”和“炮兵部隊敬禮”,以及“上車、下車、向右看”等等,但要做好、做精,卻十分困難。特別是蘇聯軍事顧問團,不但嚴格,且近乎苛刻。訓練地點在安定門外黃寺操場,參加訓練的有地面炮、海防炮、高射炮、喀秋莎、探照燈、裝甲車、坦克等十多個方隊。我們的著裝是蘇聯大蓋帽、綠軍裝,手持步槍,腰帶上還系兩個子彈盒,全部蘇式裝備。當指揮員喊:“炮兵部隊敬禮!”我們右手立即把槍垂直端起來,左手緊握槍的標尺下一公分處,右手迅速向下握住槍托,腦袋同時平行向右看。要求大家的腳、鼻、胸、槍看上去都要分別構成一條直線。
記得有一次,所有受閱部隊去西郊機場演習,當指揮員和蘇軍顧問來我們方隊喊“毛主席萬歲”時,要求只喊三個“萬歲”就行了。與我一塊兒入伍、一樣是新兵的張大鵬因緊張一下喊了四個“萬歲”,回去在班上作了檢查,差點兒被換掉。從此,他早晚刻苦練習,與我結成對子,整天腳、臀、背、頭先靠著墻立正練習端槍敬禮,后來終于合格了,順利地參加了國慶大典。想起來,最難的是立正站好,幾個小時全身不動一下,哪怕汗水流進了眼里,也不能有眨眼擠汗的小動作,要始終保持立正姿勢,雙眼目視正前方,就是蚊蟲叮咬也不能有絲毫的顫抖和晃動。
受閱頭天晚上,大家心情分外激動:翌日上午就要見到偉大領袖毛主席啦!有的人說,一定要把“毛主席萬歲”喊得格外響亮;有的人說,我要把見到毛主席的情景,以最快的速度告訴親人;有的人說,我一定要把中國人民志愿軍高射炮兵的雄姿展現給偉大領袖毛主席和世界人民……
“十一”那天凌晨兩點起床,早餐后換上嶄新的軍裝,每個人臉上還擦了點潤膚油,以連為單位集合奔赴安定門外的黃寺練兵場。整個炮兵部隊有高射炮37毫米“高射炮85毫米”海防炮120毫米、158毫米,火箭炮,以及探照燈、裝甲車、坦克等十多個方隊。當指揮員和蘇聯軍事顧問發令:“炮兵部隊注意,目標東長安街,出發!”隆隆的馬達聲響了起來。當我們到達東長安街在自己的高炮前列隊站好后,大約在八點三十分左右,朱德、彭德懷、劉伯承、葉劍英、聶榮臻等在1955年授元帥軍銜的首長們都先來巡視了受閱部隊。他們就從我面前只有一公尺左右的地方經過,攝像機就在我面前架起來,不停地轉動。
檢閱開始,當拖炮的汽車頭與華表處于一線的那一瞬間,指揮員發出口令:“向右——看!”我們坐在汽車上,兩手握住蘇式大桿槍,右手順槍往上抬高20公分,與肩齊,同時頭向右轉,朝天安門城樓上行注目禮。我一眼就看到了毛主席和金日成元帥,還有劉少奇、朱德、周恩來、賀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我真是高興極了。當汽車頭接近另一個華表時,指揮員又發出指令:“向前看!”本來我還想多看一眼,但軍令如山。此時的我,眼睛里飽含著激動、幸福的淚花,心想:我見到偉大領袖毛主席啦!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彈指一揮間,整整五十五年轉瞬即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大慶即將到來之際,回憶起當年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靜。
編輯:寧波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