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吳敬璉得到公眾的支持,主要原因要追溯到他在“股市大辯論”中鮮明的態度和他對“建立一個好的法治的市場經濟”的呼吁。2000年-2001年,吳敬璉對中國股市“賭場論”的判斷,引發了一場由學者、公司、股民普遍參與的激烈爭論,吳敬璉對中國不規范的資本市場的真言與批評,讓他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因而被稱作“中國最有良心的經濟學家”。從那時起,吳敬璉就已經開始了對市場經濟的深入思考。
吳敬璉發現,中國經濟在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過程中,會出現岔道和彎路。其中之一,就是偏離規范的、法治的市場經濟的方向,演變為裙帶資本主義或權貴資本主義。這是因為,改革通常是在保持原有行政權力體系的條件下從上到下推進的,在利益結構大調整的過程中,某些擁有行政權力的人往往有方便的條件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取私利。他提出,對改革持不同態度的有三種社會力量:除了市場取向改革的力量和計劃體制的力量,第三種力量危害性最大,他們既反對回到斯大林式的集中計劃經濟,也不想建立法治的市場經濟。他們的目標是盡力保持現有的雙重體制,甚至通過“設租”活動加劇它的混亂,以便從中取利。但這些人在阻礙或歪曲改革時往往打著“改革”的旗號。他呼吁,深化改革必須鏟除腐敗孳生的土壤,建立好的市場經濟。
2001年至2003年,吳敬璉連續在《財經》雜志和《中國經濟時報》等報刊撰寫文章,闡述上述主張。之后,“好的市場經濟”的觀點被學術界廣泛引用。
2004年初,“新自由主義”遭到批判,七八月間,由“郎顧之爭”再次引起的對“新自由主義”的爭論升溫,同時產生了“經濟學家干什么?”的疑問。吳敬璉公開表態不同意“大政府主義和中央集權”的觀點。他還提出,經濟學家要堅守獨立客觀的立場,他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如果以經濟學家的身份發表意見的時候是根據生意上的利益說話,不是按照事物的本來面貌說話,就失去了基本的職業操守。”他的觀點引起網民的熱烈討論。
吳敬璉再次被推到爭論的風口浪尖,是在2005年前后。2004年7月,他提出了對先行工業化國家的早期經濟增長模式和舊型工業化道路的質疑,針對“重化工業化是中國發展的必經階段”的觀點,他指出,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都無法得出中國經濟必須經過“重化工業化”階段這一結論,而且各國的工業化過程都不存在這樣一個必經階段。因而,把重化工業當作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不符合中國國情。他說,“片面強調以重化工業的發展帶動經濟增長”會帶來一系列消極后果。包括:造成煤、電、油、運及其他稀缺資源的高度緊張,加劇生態環境的破壞,放松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換代的努力,增加解決就業問題的難度,等等。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隨即對吳敬璉的觀點進行了回應,他表示,工業重型化仍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經階段,“大國的發展不能繞開重化工的道路,尤其是中國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很快,爭論“重化工業化道路”的正反兩大派別形成。這場由經濟學者普遍參與的激辯一直延續至今……
吳敬璉對自己提出的學術思想,堅持不“不惟上”,“不惟書”,不“違背科學良知”,不懼某種流行觀點的壓力。他說過,“我總是本著這種理念提出自己的主張。哪怕它不被認可和接受,也決不輕易放棄。”
無論過去的五年,還是即將展開的歲月,吳敬璉的個人命運始終和中國的改革事業聯系在一起。
簡介
吳敬璉
1930年1月24日生于江蘇省南京市。1954年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經濟系;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寶鋼經濟學教席教授;國際經濟學會(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on,IEA)執委會成員、國際管理學會(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IAM)會員;《改革》、《比較》、《洪范評論》雜志主編;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1984~1992年,連續五次獲得中國"孫冶方經濟科學獎"。2003年獲得國際管理學會(IAM)"杰出成就獎";2005年榮獲首屆"中國經濟學獎杰出貢獻獎"。
1948年,考取金陵大學文學院,因病于1950年正式入學,入學后轉入經濟系學習;1952年,高等院校調整,金陵大學經濟系并入上海復旦大學經濟系;1953年,大學畢業;1954年,分配到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1955—1956年,從教于后來在柯西金時期成為著名改革派經濟學家的前蘇聯專家阿·畢爾曼,研究企業財務和國家財政問題;1956—1957年,參加全國范圍的體制調查和體制改革研究。
職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名譽所長;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方案研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國際顧問理事會理事、國際管理學會會員。
編輯:鄧京荊 董淼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