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英東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1923年5月生,2006年10月28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4歲。
1953年創辦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及有榮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先后擔任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長,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永遠名譽會長,香港足球總會會長、永遠名譽會長,國際足聯執委,世界羽毛球聯合會名譽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推選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93年3月任全國政協副主席。2003年3月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第五屆、六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
霍英東先生是一生愛國的香港慈善家,過去數十年里,霍英東用作慈善的捐款超過150億港元,在推動各地教育、醫療衛生、體育、山區扶貧、干部培訓等方面,做出了許多的貢獻。
霍英東一向對推動教育工作出錢又出力,過去數年巨額捐款包括先后兩次向香港科技大學捐款,2003年先捐贈3000萬元,兩年后又向科大捐出一筆總值8億元的巨額捐款,支持該校未來的發展,這筆捐款更創下該校十多年來接獲捐款的最高額紀錄。
除了對本地教育支持,霍英東對內地教育也不遺余力,尤其鐘情他的家鄉—番禺南沙。過去他曾捐款予南沙建中學,撥款支持香港大學北上南沙,與內地專家合作研究科研發展,其中包括“南沙信息科技園”等項目。
霍英東曾捐贈興建的道路、大橋、基建更是不勝其數,例如英東體育館、泳池、醫院等社會設施,另又捐資興建洛溪大橋、大石大橋,撥款抵押建南沙大道。二十多年來,單是在家鄉已投資建設超過40億元。
以霍英東的名字命名的“霍英東基金會”于1977年正式成立,基金會一直以捐獻和非牟利投資形式,策劃了數以百計的項目。有一次,某媒體記者問霍老一共向內地捐贈了多少錢,他回答不出來,只是謙虛地說:“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說不上是貢獻,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
■檔案
香港知名實業家、杰出的社會活動家,著名的愛國人士。1923年出生于香港一個水上人家。
1979年,他投資興建中山溫泉賓館,成為最早到內地投資的香港企業家之一。
1983年,他與廣東省有關部門合作興建的廣州白天鵝賓館開始試營業,成為第一家內地與香港合資的五星級酒店,也是我國第一家由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和管理的大型現代化酒店。
他先后投資或捐贈了番禺大石大橋、洛溪大橋、沙灣大橋和廣珠公路上的4座大橋等多個重大項目。
他為廣州南沙的開發建設嘔心瀝血十多年。在灘涂上建起了廣州南沙海濱新城。
他堅決擁護“一國兩制”,為確保香港平穩過渡、順利回歸和長期繁榮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
他的基金會對全國各地教育文化事業的捐贈累計達7.6億港元,他通過自己創立的基金會,在內地興建了數百個項目,總支出90多億港元。
他為北京主辦第十一屆亞運會和申辦2008年奧運會作出了重大貢獻。
2006年10月28日,霍英東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致敬辭
從鏟煤工人到億萬富翁,他的奮斗經歷是半個世紀香港史的縮影;從香港大亨到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在內地的投資援助則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縮影;從第一家中外合作五星級酒店,到把市場機制引入內地;從捐建洛溪大橋,到重獎奧運冠軍,再到遍布內地大學的“英東體育館”……他的資本和理念深刻影響著30年改革開放的進程。他是海外愛國者的一面旗幟,他是中國開放的一個符號。
香港20世紀罕有的商業奇才、最出色的華人體育社會活動家和中國內地最廣為人知的慈善家、第一位晉身于“黨和國家領導人”階層的“紅色資本家”,就是霍英東。
商界奇才
霍英東原籍廣東番禺縣,1923年出生于香港一個水上人家。他的祖父是一個來往于粵港澳之間的貨運商人。但當他出生之時,霍家的家道已經敗落,全家窮得連鞋都穿不上。他7歲時,父親因病去世,不久兩個哥哥出海也意外身亡,家庭的重擔就落在母親一個人身上。20世紀40年代,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也遭淪陷,正在讀中三的霍英東被迫停學。他們母子倆謀生的火輪也被日軍征用,一家人只靠擺攤賣舊衣服雜物過日子。
淪陷期間,霍英東當過渡輪加煤工、機場苦力、修車學徒、鉚工。眼見謀生困難,霍母傾其所有,為他開了一間雜貨店。二戰后,他以敏銳的眼光抓住了一個發財的機會。當時日軍遺留下來的物資和沉船,他每天注意報紙上的拍賣消息,買下可以簡單修理的小艇和海軍機器,然后再賣出去。很快,霍英東一家就暫時告別了貧困。
30歲那年,霍英東已經積蓄了豐厚的財產。他將眼光投向房地產。1954年12月20日,霍英東的立信置業有限公司開業。在短短一年間,他就賺了超過600萬元。
早期的房地產投資人少,競爭不激烈,霍英東如魚得水,左右逢源。他將建造的樓房出租,再貸款,買下一些舊樓,拆掉后重建新房,然后出售。在這幾年里,聰明的霍英東首創了“分期付款”和“賣樓花”,并制定出大廈的公共契約,這些招數如今已成為全世界地產行業通行的慣常做法。
20世紀60年代初期,霍英東的財產已數以千萬港元計,躋身于香港的超級富豪之列。他擁有香港70%的建筑生意,有人把他稱為“土地爺”。
投資內地
1967年,香港經歷地產低潮,霍英東開始逐步退出房地產業。與此同時,他與北京方面走得更近。1962年起,他開始與內地合作海沙生意,人稱“海沙大王”,到了上世紀70年代初又與內地合做石油生意。1978年開始,霍英東率先進入內地,興建了內地第一間中外合作興建的酒店和第一家高爾夫球場。此后,他又參與興建了中國改革開放后最早開業的第一家大型合資酒店廣州白天鵝賓館。
上世紀70年代在霍英東的生活歷程中,是個重大轉折。
首先是對體育的支持。霍英東說:“孩童時,我便戀上了足球,在五光十色的夢幻中最令我心醉神迷的,是那馳騁球場、受到萬眾歡呼擁戴的球星。”1974年,他以香港足球協會負責人的身份,參加亞洲足球協會會議,努力爭取多數會員國的支持,使中國恢復了在亞洲足球協會的會員席位,為中國全面恢復在奧委會和其他國際單項體育組織的合法席位打開了廣闊的通道。有人開玩笑說,中國出了個特級體育大使霍英東。
此后,在中國取得國際自行車協會、國際羽毛球協會、國際籃球組織等體育組織席位的過程中,霍英東都發揮了自己的作用。同時,他還不惜資產,在經濟上支持發展體育事業。1979年他成立了總資產達15億港元的基金會,用以在內地辦好事,其中不少款項是用于支持中國體育事業的。
在改革開放以后,霍英東率先開始了在內地的事業,從廣州白天鵝賓館到中山溫泉賓館,從公路到橋梁,從體育基金到殘疾人福利基金,從暨南大學到英東游泳館……他一再表示,只想在去見祖宗之前,能替國家和人民出一點力。
樂善好施
霍英東的樂善好施是出了名的。1984年,霍英東出資10億港元,成立“霍英東基金會”,致力于中國的投資和捐贈。到2005年,不算投資辦實業部分在內,霍英東給內地的純捐款已超過20億港元,可能是對內地捐款最多的華人資本家,他作為愛國資本家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涉足政壇
1983年,霍英東發現自己患上了癌癥,但在北京被治愈。與此同時,他開始涉足政壇。
1980年,霍英東被中國政府邀請為全國政協第5屆委員會委員,這是他第一次公開在政權架構中擔任職務。1983年,他被選為全國政協常委,1993年更晉身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成為國家領導人之一。
晚年的霍英東,把很多精力投向廣東番禺的南沙島,一心要把這里建設成“香港”式現代化的濱海城市。2006年10月28日,這個原籍番禺的窮苦孩子,后來資產億萬的香港富豪,直至晉身全國政協副主席,更是一名慈善家的紅色愛國實業家,終于沒能抵抗住病魔,在北京走完了83年的傳奇人生。
編輯:鄧京荊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