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星期六。農歷乙丑年八月初十。
北京。微風。陰間多云轉晴。
這一天,一個舊政權在哀嘆里覆滅;這一天,一個新中國在歡呼中誕生。迎著東方黎明的曙光,中華民族獲得新生——
毛澤東:為籌備開國大典緊張忙碌
蔣介石:面對風雨飄搖的統治黯然神傷
晨曦輕拂,中南海內一片寂靜。
菊香書屋內,56歲的毛澤東還在案頭緊張地工作……
前一天閉幕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576位有選舉權的代表以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人民的名義,選舉產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獲得576票,當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作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眾望所歸的掌舵者,此時的毛澤東沒有太多可以高興的時間。千頭萬緒的問題,需要他思考、回答、決策……
遠在南國的廣州,此刻卻是一片蕭瑟——
通貨膨脹如脫韁之馬,一支普通毛筆售價萬元。無處棲身的人隨處可見,國民政府的許多機關已發不出薪金……
東山梅花村,一幢舊式公館里。
62歲的蔣介石深深陷入失敗和沮喪的情緒中。盡管早已獲悉新中國即將成立,但當這一天真正到來,他還是感到難以面對。
毛澤東和蔣介石是以兩種截然不同的心境,迎來1949年的——
1949年元旦前兩天,毛澤東通過新華社發表《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充滿自信地宣告:“中國人民將要在偉大的解放戰爭中獲得最后勝利,這一點,現在甚至我們的敵人也不懷疑了。”
兩天后,蔣介石在元旦文告中無奈地承認:“個人領導無方,措施失當,有負國民付托之重,實不勝慚惶悚栗……”
步入1949年的第21天,迫于內外強大壓力,蔣介石不得不宣告“下野”。
薄霧如紗。巍巍矗立的北京天安門城樓上掛起了8個大紅燈籠,8面巨大的紅旗在晨風中獵獵飄揚。護城河邊,貴賓席已圍上紅色布簾。城樓的重檐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的會標,宣示著一個神圣的時刻即將到來。
天安門城樓,準備就緒。
為新中國的誕生,準備就緒——
從黨的七屆二中全會集中討論工作重心戰略轉移,到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闡明新中國的性質;從新政治協商會議開始籌備,到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共同綱領》、選舉產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籌備新中國的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順利推進。
北京東廠胡同,一座普通的四合院里。
輾轉反側、一夜無眠的張瀾,起身將所有的衣服一溜擺開,想挑選一件最得體的,出席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新中國開國大典。經過一番篩選,77歲的老人最后挑了件補丁少一些的中式長衫和一頂瓜皮帽。
為救國救民,張瀾奮斗了一生。當國民黨特務用手槍逼著他上船去臺灣時,得到的只是這樣的厲斥:“可以用槍打死我,但我絕不離開這里!”
從1948年秋到1949年春,李濟深、沈鈞儒、章伯鈞、馬敘倫、翦伯贊、柳亞子……一位位民主人士冒著生命危險,沖破重重封鎖,經過漫長的海上航行,分3批從香港抵達解放區。在冰天雪地的東北,他們一下船收到的,是中國共產黨準備好的皮帽、棉衣;在政協會上,他們的意見受到高度重視,張元濟老先生提出的一條建議未被吸納,周恩來專門派人向他解釋……
而在國統區,他們受到的卻是無休止的恐嚇、逮捕、監禁和暗殺。李公樸、聞一多等愛國人士的鮮血,“校場口事件”、“七君子事件”等一個個慘案,讓他們看清了國民黨政權的面目和本質。國學大師梁漱溟曾仰天悲嘆:“一覺醒來,發現和平已經死了!”
5個月前的4月25日,浙江奉化溪口鎮,鳳凰山下蔣家祖墳前。
精神頹唐的蔣介石帶著蔣經國,到這里向先人辭別。兩人一步一回望,黯然神傷。蔣經國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極目四望,溪山無語,雖未流淚,但悲痛之情,難以言宣。”“天氣陰沉,益增傷痛。大好河山,幾至無立錐之地!……沉痛之心情,更非筆墨所能形容千萬一。”
無可奈何花落去。潰敗,是以加速度進行的——
東北全失,47萬余人被殲;淮海一戰,精銳師團喪失殆盡;平津角力,52萬余人或被殲、或改編。苦心經營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一夜之間被解放軍突破。曾經的南京總統府,留給人民解放軍女戰士張永春這樣的第一印象:“相片、文件、書報等雜物扔得滿地都是,有的衛生間水龍頭還開著,水流了一地……”
土崩瓦解的,還有搖搖欲墜的經濟。通貨膨脹、苛捐雜稅、物價飛漲、掠奪性的幣制改革……澳大利亞漢學家菲茨杰拉爾德1949年初看到這樣的北平:王府井下水溝和馬路上到處可見亂扔的“金圓券”,盡管面額百萬,人們卻把它們踩在腳下……
遠東第一大城市——上海。細雨霏霏。
24層的最高建筑國際飯店大樓上,高高飄揚著五星紅旗。霞飛路、南京路、河南路……滿眼都是國旗、彩旗、橫幅;黃浦江外灘、蘇州河畔……處處張燈結彩、鑼鼓喧天,游行的行列川流不息。
33歲的榮毅仁這一天也激動不已。
幾個月前,解放軍開進上海,也是這樣一個細雨紛飛的早晨。這樣的場景讓這位民族資本家終生難忘:為了不打擾上海市民的平靜生活,蒙蒙細雨中,疲憊至極的戰士和衣抱槍,睡臥在車水馬龍的馬路兩側。
時隔一周,上海市長陳毅在外灘中國銀行四樓會見了榮毅仁。這位穿著洗得發白的布軍裝和布襪、草鞋的共產黨高官,平易近人地闡述了共產黨的經濟政策。一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榮毅仁回到公司,對經理只說了4個字:“明天開工!”
4個多月過去了,榮毅仁越來越覺得留在祖國、跟共產黨走,是此生作出的最正確選擇。
黑夜即將驅散,光明正在到來。
國民黨控制下的成都,在平靜和壓抑中迎來新中國的開國之日。國民政府要求,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掛起白紙燈籠、寫上反共標語。12歲的張秀瓊起床后發現,媽媽在燈籠上寫下的是4個大字——
天下太平。
北京,丁字形的天安門廣場。匯成海洋的人流,此刻正為天下太平而歡呼。
凌晨3點就從郊區出發的22歲小學教師張繼亮,置身五顏六色的旗海、載歌載舞的人潮,不禁心潮澎湃。
3個月前,天安門廣場還是坑坑洼洼,雜草叢生,到處是垃圾和糞便。現在,經過解放軍和北京市民爭先恐后的義務勞動,這里已經成為人民歡聚的舞臺。
大喇叭里傳來一首首振奮人心的歌曲,翻起人們心中一陣又一陣的激動與感慨,30萬人一同起舞、一同高呼、一同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