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娘子軍”不是“80后”,就是“90后”。她們中有公務員,有教師,有企業職工,還有大學生“村官”……由北京市朝陽區遴選出的504名“花木蘭”,組成了國慶60周年大閱兵徒步方隊中唯一一支女民兵方隊。這是朝陽區繼1984年和1999年之后,第3次組織女民兵方隊參加國慶閱兵。
從“民”到“兵”
牙刷、毛巾、鞋子、被子……雖然是民兵,管理完全軍事化。
姑娘們剛來時完全不適應:“閱兵,不就是天安門前那幾秒鐘嗎?平時生活有必要搞成這樣嗎?”
“閱兵,閱的不僅是動作,還有人的精氣神。動作通過正步、擺臂來練,精氣神靠紀律的約束、平時的養成?!狈疥犼犻L李彥田說。
雨水淅淅瀝瀝。別的方隊都在營房休息,偌大的訓練場只有姑娘們整齊的步伐。大家心中明白:雨中練的是意志。
“那天我們特別興奮,覺得在雨里都練過了,還怕什么。”就職于朝陽區高碑店鄉政府的林琳說。
隊員們自覺選擇了刻苦訓練。后來,她們養成個習慣:只要身邊有人,第一反應就是判斷對方的頭正不正,腰直不直。
為了參加國慶閱兵,來自中華女子學院的女領隊張曉菲和趙娜推掉了很多供職機會。由于比別人晚到閱兵村,她們只能加班苦練:其他隊員帶2斤的沙袋,她們帶4斤的;其他隊員休息時,她們“出小操”加練;其他隊員端腿5分鐘,她們端腿15分鐘……“一定要把自己當成男兵?!睆垥苑普f。
為糾正張曉菲總是右腿快、左腿慢的習慣,教練員讓張曉菲跟著進行曲練左腿。至今,趙娜還刻骨銘心:“一下午,我眼看著曉菲只踢左腿,踢了不知多少遍。最后她右腿撐不住了,哆嗦得特別厲害,我當時就哭了。”
姑娘們愈來愈刻苦的精神,讓李彥田感慨不已:“訓練場上,你看不出誰的腳疼,但一到生活區,好多隊員拖著腿走路?!?/p>
“兵”情如“民”
隊員張元元印象深刻,她們剛進閱兵村得到的命令就是:用手擦掉營房地磚上的灰和泥點。姑娘們面面相覷:有必要嗎?
教導員毛偉力說:“把地板擦干凈不是目的,主要是鍛煉你們的耐力……”
“最后我們都是用手把地縫摳干凈的,用手指套著抹布一個磚縫一個磚縫地擦?!睆堅貞浾f。
“看到隊員們吃苦受累,我們的心也疼。”毛偉力說,“但是,原則問題不可以商量?!?/p>
三中隊副教導員沈蘭在國慶50年閱兵中腳趾骨折,咬著牙堅持走過天安門。這次她又檢查出子宮肌瘤。醫生提出:“要么現在不參加閱兵,準備生孩子,在剖腹產時割掉肌瘤;要么先割掉肌瘤,兩年后再要孩子。”
沈蘭選擇了后者,悄悄回家做了肌瘤手術。她說:“孩子可以晚兩年要,但一定要參加閱兵……”
這就是女民兵們浴火成凰的故事。她們用青春、熱血和汗水,點燃成熊熊的報國火焰。從這火焰中誕生的,將是飛過天安門廣場、飛向祖國美好明天的火紅鳳凰。
編輯:寧波 來源:新華網(王迪 楊慶民 吉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