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點綴著各國國旗的G20蛋糕

|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即將在英國召開的G20峰會,勢將傾聽世界各國領導人關于拯救世界經濟的高聲吶喊,但主辦城市倫敦的氣氛卻是希望與焦慮并存。
人們關注的是英國首相布朗在世界各地斡旋數周后,能否在此次金融峰會上交上一個滿意的答卷。人們關注的是歐洲各國的領導人,特別是德法兩國領導人是否愿意為提振全球經濟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時,人們也在緊張地猜測新經濟體的國家能對拯救全球經濟作出多大的貢獻。
有人認為,G20金融峰會將是一個提振信心、解決問題的會議,不會像1933年倫敦貨幣經濟會議一樣是個形式。也有人持不同觀點,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社論稱,G20峰會是一柄“雙刃劍”,要么挽救世界經濟的改革良方會在這里誕生,要么G20峰會就要“為毀掉世界經濟的大好前程負責”。
社論提出了一系列G20峰會成功的標準,其中包括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監管下,采取規模足夠大的刺激方案,消除全球需求和產出螺旋性下行的風險;增加IMF在應對新興國家(以中東歐國家為甚)困難時可以動用的資金規模;尋求在不加速全球金融體系瓦解的同時清理金融亂局;以及在世貿組織(WTO)和IMF的監督下終止所有保護主義行為。但各個國家有關為全球經濟刺激計劃提供多少資金份額的分歧仍會繼續存在。
有人認為我們應該以史為鑒,吸取大蕭條時期的教訓,進行多邊合作。也有人關注今天,將焦點放在各個國家的雙邊關系上,比如奧巴馬和梅德韋杰夫將會面“重修”雙邊關系,以及在美國“G20環境峰會”下美中、美印雙方將進行對話和努力。
據《金融時報》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還是為此起草了一份G20協議,這份共同聲明草案并沒有包含具體的金融刺激方案,且據稱“已經遭到了歐洲各國的抵制”。另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布朗提出的2萬億美元“新計劃”也已經在美國和英國受挫。
此前一天,《每日電訊報》評論員普里查德表示,目前工業生產鏈條崩潰的速度比上個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還要快,因此只有全球統一陣線才能力挽狂瀾。
普里查德強調不能被表象所誤導,在30年代經濟危機時期,人們完全體會失業和社會動蕩的影響實際上花了很長的時間。危機的第二階段是破壞性最強的,而“現在全球的形勢就處于危機的第二階段”。
(《中國日報》高級編輯 Ed Zhang 編輯:霍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