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泰山系列報道
![]() |
歷代帝王與泰山 2009-06-01 10:58
泰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文物考古專家劉慧帶我們走進(jìn)岱廟,這是歷代帝王封禪泰山的起點,它因此顯得神秘。岱廟創(chuàng)于秦、漢,到宋代對岱廟進(jìn)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kuò)建,經(jīng)元明清各代修整,徑2000多年的反復(fù)修建,成為泰山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岱廟與北京的故宮,曲阜的大成殿,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宮殿”。 “這三大宮殿,故宮顯示了皇帝的至高權(quán)威、曲阜孔廟顯示了其思想的至高境界,岱廟則顯示了泰山通天的至高地位。”劉慧說。他介紹,岱廟建筑風(fēng)格采用帝王宮城的式樣,其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總面積為9.6萬平方米。廟內(nèi)古建筑顯示著皇家氣派,古柏為古代皇帝所載、石碑多為歷代皇帝所立。天貺殿內(nèi)供奉泰山神,并有清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題的題匾。特別珍貴的是殿內(nèi)東、西、北墻壁上繪有巨幅壁畫,名《泰山神啟蹕回鑾圖》,長62米,高3.3米,描繪泰山之神出巡的盛況。畫面宏大,僅人物就達(dá)675人,加上山石林木、宮殿橋涵,祥獸坐騎,是中國道教壁畫杰作之一。 廟內(nèi)古老的漢柏使人感到震驚,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這可是我們見過的最古老的樹了。歷史上許多名人為這古樹題詩,就連清朝乾降皇帝也為它做詩一首。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封禪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四月首次封禪泰山,從那時起的20多間年,他先后8次登泰山。漢武帝當(dāng)年在此植柏樹1000株,如今僅存5棵了。他在泰山極頂立碑卻是無字的,緣何無字成為千年之謎。大概是覺得功高蓋世,沒有任何文字可以表述吧。 沿著古代先人的拜山之路,不斷有古代帝王的題詩、石刻在路旁,就連有功于皇帝的松樹都有了官銜。在云步橋處有“五大夫松.據(jù)《史記》記載,秦始皇登封泰山,中途遭遇暴風(fēng)雨,躲避于大松樹下。因樹護(hù)駕有功,始皇帝就封之為“五大夫松”。“五大夫松”為秦時二十級官位中的第九級爵位。秦時“五大夫松”早已不在,現(xiàn)在的樹為清代雍正八年(1730年)欽差丁皂保補栽的,也有270多年的數(shù)齡了。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是第一個到泰山封禪的封建帝王。據(jù)《史記·封禪書》記載,公元前219年,統(tǒng)一了中國的秦始皇嬴政東封泰山。他從泰山之陽登上了山頂,刻石記述自己的赫赫功業(yè),采用秦國祭祀天地的形式完成了“封禪”。至今他的石刻依然保存在岱廟之中。 泰山研究專家、泰山學(xué)院教授湯貴仁說,有意思的是唐代幾位皇帝封泰山的故事。唐代開國皇帝李世民(627-649)曾一心想登泰山“封禪“,由于大臣魏征的阻攔,使登山成為終生遺憾。而他的兒子唐高祖李治(公元650-683)則舉行了最為龐大、隆重的泰山封禪儀式,封禪隊伍不僅有文武百官,還有日本、印度、波斯等9個國家的外國使節(jié)隨行,還帶上皇后武則天,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允許皇后參與封禪的皇帝,并在岱廟立起了雙碑并列的“雙束碑”。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公元712-756)于開元十三年(725年)十月封禪泰山,并封泰山神為“天齊王”,親自撰書1000字的《紀(jì)泰山銘》,成為泰山字?jǐn)?shù)最多的皇帝石刻。 清代乾隆皇帝曾10次朝拜泰山,并6次登上極頂,還寫下了140多首詩詞,留下來130多塊石刻。到了他80歲大壽的時候還登泰山,成為中國登泰山年齡最大的皇帝。 古代皇帝為什么唯獨喜歡到泰山祭祀呢?湯教授認(rèn)為,古人崇拜蒼天、太陽、高山,而泰山是中國東部地區(qū)最高的山,在那里既能第一時間看到太陽升起,也便于皇帝與天近距離的溝通;其二,泰山地區(qū)處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其三是古代皇帝通過效仿先人封禪泰山,宣揚自己的豐功偉業(yè),塑造自己的光輝形象。 泰山獨特的歷史文化自然吸引了當(dāng)代許多外國政要,包括柬埔寨主席、諾羅敦。西哈努克、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澳大利亞前總理高夫。慧特拉姆、韓國前總統(tǒng)盧泰愚等10多個國家的元首訪問過泰山。 編輯:鄧京荊 來源:中國日報山東記者站 (記者 鞠川江 趙瑞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