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館辦公室(黨辦)主任、第一黨支部書記錢巖在辦公室(9月13日攝)。
1991年,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錢巖,就和科技輔導教師這個角色結緣。在北京市東城區青少年科技館,她立足崗位刻苦鉆研,十幾年如一日,滿腔熱情投身一線教學實踐。2009年,是錢巖最忙碌的一年,也是最充實的一年,更是業務上飛躍的一年。這一年,她走進了自己心目中科普的最高殿堂——中國科技館,擔任展覽教育中心副主任。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在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點燃想象力的火花,這是我們科技輔導教師的執著追求。”錢巖說。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孩子們到科技館來,會提出五花八門的問題。這時我會說,你這個問題提得太好了,一下就問到點子上,就說明你動腦子了。一句鼓勵的話,能極大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能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甚至因此改變他們的一生。”
明亮的眼睛、溫暖的目光、親切的微笑、鼓勵的話語……21年來,錢巖把智慧與愛,獻給了來到她身邊的千千萬萬渴望知識的孩子。
“科技輔導教師是一個導體,一頭連著科學,一頭連著觀眾。”錢巖愛說一句話——科技輔導工作必須摒棄灌輸,只能啟發。來自孩子自身的求知力量是巨大的。
有一次,一個孩子到中國科技館參觀,對一件古代科技展品的解釋有不同意見。錢巖就跟孩子相約,分頭回去查資料求證,誰先查到了就告訴對方。
3天后,這位小觀眾寫了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發給她,說周末要再來科技館仔細看看這件展品,希望錢老師能和他一起探究。
這個小小的反饋深深打動了錢巖,讓她再次堅信,科技輔導教師能夠通過自己的點滴努力,點燃孩子們想象力的火花,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我是中國科技館的一名科技輔導教師,這份平凡的工作讓我實現了自身的價值。”盡管錢巖已經從事管理工作,但她還是喜歡這么介紹自己,從骨子里透著對這個崗位熱愛和自豪。
1991年,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錢巖,就和科技輔導教師這個角色結緣。在北京市東城區青少年科技館,她立足崗位刻苦鉆研,十幾年如一日,滿腔熱情投身一線教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