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毒品的產供銷環環相扣
禁毒的對策無縫隙“聯接”
“如何鞏固戒毒效果、降低復吸率,有效減少國內海洛因需求和吸毒成癮人員,是我國禁毒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也是決定禁毒人民戰爭能否取得實際成效的關鍵問題。”公安部分管禁毒的張新楓副部長強調指出。
對此,昆明市公安局分管禁毒的王宇副局長告訴記者,2006年昆明市禁毒委在全國禁毒人民戰爭中提出了集“預防、打擊、戒毒、康復、社區矯助”五位一體的“無縫隙”禁毒戰略,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長效機制。
在戒毒方面,昆明“無縫隙”禁毒機制規定:對戒毒人員要做到“無縫隙”管控和矯助。全市各戒毒所紛紛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大膽探索。昆明市公安局戒毒所針對戒毒出所人員無居所、無工作、無法融入社會的“三難”問題,專門開設了“和諧家園”康復社區的同時,昆明市公安局官渡分局戒毒所則根據自己收戒人員多為本轄區居民的特點,專門派出三位有群眾工作經驗的民警,負責長年深入社區,聯動其家庭,對戒毒出所人員開展鞏固戒毒成效的“親情矯助”,首次把攻克戒毒復吸頑癥的工作,從戒毒所“無縫隙”延伸到了社區。
2006年6月,官渡公安分局戒毒所“親情矯助”小組在工作中發現,戒毒青年李云波帶領10余名戒毒出所同伴創辦了一個“70公社”,專門給昆明電信公司做二級業務代理。因無營業執照,他們只能在路邊臨時擺放一張桌子,通過發放名片方式招攬替客戶安裝電話和寬帶的生意。由于占道擺攤設點,多次被城管沒收桌椅和罰款,“70公社”正面臨因生存危機而散伙的困境。
官渡公安分局戒毒所及時將此情況向分局黨委和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匯報后,區關工委立即派出原官渡公安分局退休老政委董國忠同志與戒毒所的“親情矯助”小組一起,幫助“70公社”找到了一個辦公地點。在公安分局黨委擴大會上,各科所隊領導紛紛伸出援手,給“70公社”添置了辦公設置和用品,幫他們申辦了五個攤位證。隨即,又于2007年4月,幫助“70公社”正式在工商局注冊成立了“昆明起領科技有限公司”。同時派出常駐輔導員陳瑞明、張文順等民警,為幫助公司協調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開展對員工的康復矯助工作。
2007年9月,一個至關重要的“生命工程”在“70公社”啟動——昆明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秦桂珍同志為該公司爭取到了昆明電信的一級業務代理權。對此,昆明電信老總馬靜文、蘇巍說,“離退休的老同志都積極投身禁毒,我們也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昆明電信主動把一級代理原來要收的25萬元押金,減免到6萬元。
為使公司能可持續發展,確保戒毒鞏固率提高,2008年3月,“70公社”又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公社創建人李云波和官渡公安分局聘請的退休老政委董國忠“合資”注冊成立了“昆明興誠科技有限公司”,李云波占公司51%的股權,老政委代表官渡公安分局所“占”的49%的股份,全部屬于公司員工,用于公司擴大再生產及員工福利和保障等。同時昆明市禁毒委專門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對戒毒人員辦的公司給予減免稅收的優惠。至此,興誠公司真正在昆明商界有了立錐之地。
2008年3月,美國發展署再就業機構的PACT組織和云南省藥物依賴研究所也參與到對“興誠模式”的支持中。興誠,這棵在中國禁毒人民戰爭前沿陣地上破土而出的、被廣大人民群眾及家庭由衷歡迎和稱贊的社區康復的“幼苗”,終于開始在“石縫”中拔節生長。
【新聞解讀】
“生存的壓力不亞于海洛因的壓力
有商業上的自立,才能達到人的自立”
2007年6月,第四次解除勞教的戒毒青年張波,從跨出勞教所大門的第一時間,就面臨著一個現實問題:今晚在哪里住、兩頓飯怎么解決?
據調查,中國60%的吸毒人員是無業青年;有工作的人吸上毒后,70%以上失去工作;僅有5%左右的戒毒出所人員能夠找到就業平臺。
“每一次走出勞教所我都很茫然,”張波說,“但這次我直接就到龍翔社區居委會蔣主委那報到了。”他說,“我出所前蔣主委就托勞教所告訴我,社區會幫助我。”
據蔣自潔主委介紹:“我們昆明市禁毒委出臺的社區戒毒康復實施辦法規定:對戒毒出所人員,戒毒所要提前一個月通知派出所及戶口所在地居委會,居委會和民政、勞動保障等部門要盡力幫助出所人員解決生存和康復鞏固問題。”蔣主委說,“張波3歲父母離異,15歲被吸上毒的父親逼著去送毒品零包途中染上毒癮。他最后一次跨進勞教所的當天,正是父親因吸毒并發癥死亡從勞教所抬出火化之時。他當天是先去火葬廠送了父親才去辦勞教入所手續的。”
“了解這個情況后,我們提前就幫他聯系到滇池邊一家物業公司就業。張波報到的當天,我們就帶他到公司老總那報了道,那位老總還幫他買了幾本書和洗瀨用具。”我們街道辦事處“兩保辦”還給他辦了低保。蔣主委說。
“那里遠離市中心,很安靜。晚上在滇池邊看看書,幫我克制住了心里對海洛因的焦慮,這兩三個月對我很重要。”張波說,“但我渴望有個家。而物業公司的工資低得僅能養活我自己。”
工作之余,張波從報紙上看到“昆明興誠科技有限公司”可以幫助愿意戒除毒癮的“兩勞”釋放人員提供就業平臺,他當即拔通了公司總經理李云波的電話報了名。
兩年來,張波不僅靠勤奮鉆研熟練地掌握了電信業務,其業績和收入也成了員工中的第一。而且,兩年來每周尿檢張波都是陰性。2007年12月,公司決定凡新進員工都交給他帶。在幫客戶安裝電話過程中,由于張波的敬業負責,一位漂亮的女客戶愛上了他,并于2008年3月和他結了婚。
張波對記者說,“在興誠公司工作,你不用擔心別人知道你的經歷而緊緊包裹自己,相反,在和自己有相同經歷的同伴面前,你會一層層地解開過去封閉的內心。”他說,“我們之所以能始終保持操手,主要是興誠公司給我們提供了無歧視、公平競爭、按勞付酬的就業平臺,還實行了每周一次嚴格的尿檢制度。如果一年內兩次‘偷嘴’就送強制戒毒。公司還實行家訪制,對員工的戒毒康復實行個案管理,對員工的商務和康復工作均采取員工帶員工的師徒制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