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對讀書人以上賓相待
羊城晚報11月2日在“每周一題”欄目以半版篇幅對深圳讀書月進行解讀——從遭人詬病的“文化沙漠”,到角逐“最受尊重的知識城市”,是什么讓深圳悄悄地發生變化?或許是態度。在這組《深圳:知識城市從閱讀開始》的專題報道中,詳細報道了由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聯合發布的《中國閱讀——全民閱讀藍皮書》(第一卷)、《深圳讀本》、《向閱讀致敬》、《讀書溫暖人生》在深圳正式首發的消息。稱這些書對深圳十年讀書歷程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并用書籍表明了深圳這座城市對閱讀的態度:向閱讀致敬。
羊城晚報還引述該書主編、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長郝振省的話說,深圳讀書月是全國最具品牌效應的閱讀活動,我們選擇與深圳聯合出版這本書,是對深圳讀書月的高度肯定。深圳讀書月不愧為我國全民閱讀大潮的先行者和中流砥柱。
羊城晚報還闡述了深圳讀書月組委會的態度:我們希望對我們這個城市形成這樣的文化判斷,深圳不僅是因為經濟富裕而獲得地位,深圳因為熱愛閱讀而成為最受人尊重的城市,因為熱愛讀書而成為和諧家園,因為熱愛讀書而獲得生生不息的發展活力,這也是我們城市的魅力所在。
專題報道中,還對深受市民歡迎的讀書論壇進行評點。報道認為,讀書論壇是國內外首個以讀書為號召,以專家學者演講為形式,以促進城市文化建設和學術文化建設為目的的主題活動。甫一亮相便萬分驚艷:饒宗頤、謝冕、余秋雨等6位專家開壇設講。深圳人格外興奮地享受著這一文化大餐。此后的讀書論壇,沒有一屆讓大家失望,從老一輩的金庸、王蒙、黃永玉,到中青年的周國平、李銀河、余華、莫言,再到通過百家講壇而被熟知的于丹、紀連海,甚至是剛剛冉冉升起的文壇新星張悅然、當年明月,他們用各種方式,講述自己的經歷、講述讀書的故事。沖著這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讀書論壇免費發放的門票總是一票難求。尹昌龍說,《向閱讀致敬》表明了深圳這座城市對于閱讀的態度,那就是“深圳對讀書人以上賓相待”!
刊發評論向深圳培育閱讀者致敬
在《深圳:知識城市從閱讀開始》專題中,非常吸引眼球的還有羊城晚報《向培育閱讀者的城市致敬》為標題,對深圳十年讀書月發表評論。
評論稱,時至今日,所謂的商品市場經濟階段,卻出現兩種情況,一是“讀書無用論”的翻版,一些人為掙錢卻早早棄學,鼓勵孩子掙快錢;另一種是追求“高學歷”,讀那些虛張聲勢的什么班,以求得到領導的任用。兩種偏見都是對時代的歪曲。深圳如今已初步形成城市的閱讀風氣,這是一種新的城市風貌。當人人做到“書本隨身帶,有空讀起來”的時候,這個城市一定是個有思想的城市。而有思想的城市,一定比那些只懂建高樓大廈的城市走得更穩健,更快!評論結尾,還發出了“向閱讀者以及培育閱讀者的城市致敬”的禮贊。
深圳是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表率
廣州日報也在《“讀書月”10歲啦!》的報道中高度肯定深圳十年堅持推動全民閱讀的行為,并評論稱到本屆讀書月為止,深圳這座城市堅持全民閱讀已歷十年,一項普通的文化活動也漸漸變為城市的光榮傳統。2000年承辦第一屆讀書月時,許多人并不相信深圳這個當年被人稱為“文化沙漠”的城市能承辦這個文化活動,但在過去的9年內,讀書月先后承辦了1500多項文化活動,有4690萬參與者,投身其中的市民從首屆的170多萬上升到第九屆的近850萬人次。廣州日報還引述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京生的話:讀書是“個人化”行為,但是幫助市民讀書,實現他們的文化權利卻是政府的責任。
《南方都市報》在報道“全國全民閱讀活動經驗交流會”時,也在《深圳讀書月經驗被推廣》一文中指出,參加會議的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高度評價了深圳讀書月活動。報道引述鄔書林的評價稱,“深圳是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表率,自從2000年開展深圳讀書月活動以來已有十年的歷史,通過讀書、評書、講書、換書、寫書、贈書、征書等一系列讀書文化活動,有力地提高了市民綜合素質和城市競爭力,并探索出“政府主導、專家指導、社會參與、媒體支持、企業承辦”的運行模式。同時,鄔書林表示,深圳的讀書月活動也是促發我們要抓好全民閱讀活動的起因,所以要很好向深圳學習,學習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經驗。
編輯:寧波 來源: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