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法律服務
助推企業規范化經營
除了解答企業疑難問題、對企業日常管理規章制度提出建議和審查相關法律文書、合同之外,企業法律服務團成員還向企業發放“法律服務聯系卡”,以便隨時幫助企業解決法律問題。各地依法治市辦公室還定期安排法制課,幫助企業學法用法,提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濮陽市龍豐紙業有限責任公司曾經租賃了一個倉庫,但在簽訂合同時沒有注意一些法律細節,結果出現了經濟糾紛。法律服務團成員劉義廣擔任該企業的法律顧問后,企業簽訂的大額合同都要請他審核把關,大大降低了經營風險。
在國際金融危機面前,一家外地企業因為資金鏈出現問題而拖欠龍豐紙業有限公司貨款達1500多萬元。如果這1500萬要不回來,龍豐將面臨破產危險。如此危難之際,公司想到了法律服務團留下的“法律服務聯系卡”。劉義廣獲悉此事,很快厘清了處理思路。他幫助公司分析、論證,提出以物抵債的方式清償,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了公司債權的法律確認和抵債貨物的物權歸屬,制定并采取了數套執行預案及相應的應急措施,最終使抵債貨物得以安全運回。
濮陽市司法局局長楊炳立告訴記者,經過為企業進行“法律體檢”、查缺補漏,為企業長足發展創造了條件。目前,濮陽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580家,產值超億元、利稅超千萬元的企業已達254戶,超10億元的企業已有9戶。
王文海說,為企業開展“法律體檢”活動,幫助企業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實現了規范化經營,同時讓政府各職能部門樹立了為企業服務的理念,想方設法幫助企業渡難關、增效益,從而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記者 曹樹林)
延伸閱讀
八千萬人次參與“法律進企業”
本報電 近日,中宣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公室決定在全國開展“加強企業法制宣傳,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大型主題法制宣傳活動,這也是今年我國“五五”普法的主題。
作為“五五”普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法律進企業”活動自從2006年開展以來,各地、各部門共舉辦法制講座、法制報告會9.2萬場,培訓班3.7萬期,培訓職工420多萬人次,舉辦全國性知識競賽10多次,各省區市舉辦知識競賽活動40多次,合計參與人數達8000萬人次。
在企業的實際運營中,企業管理者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對企業的發展狀況起著重要作用。2000年,中宣部、國家經貿委、司法部聯合發布了《關于推動企業經營管理者學法用法的若干意見》,對企業經營管理者學法用法的目標、內容、方法、組織提出了具體要求。除此之外,司法部等相關部門還通過建立健全企業領導干部法制講座制度、中心組學法制度、法律培訓制度,指導企業運用法律手段規避金融風險,增強經營管理人員的理性認識。
今年3月,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公室聯合開展了“加強企業法制宣傳教育,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主題宣傳活動,共舉辦法制報告會、法制培訓班、法治論壇、知識競賽、法制文藝等活動6萬多場次,積極推動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維護企業和職工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法律法規的普及。同時,全國普法辦還專門編制了《企業應對金融危機法律讀本》,就國際金融危機下企業運營中出現的風險防范、債券債務、并購重組、裁員等法律知識進行了重點推介與解讀,幫助我國企業在正常的經濟活動中趨利避害,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9月,國務院又發布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強調要完善中小企業政策法律體系,落實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程序,清理不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為中小企業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曹曉陽)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