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近日,記者走進四川省興文縣大河苗族鄉,山坡上、田地間、村民家門口堆滿了收獲的紅薯,村民們正忙碌著將收來的紅薯加工打磨成苕粉。“這些苕粉都被企業收購,一斤要買九角左右。”大河苗族鄉環旦山村村支書劉明利站在田埂上笑得合不攏嘴:“有龍頭企業作靠山,農民種紅薯也有賺頭、有想頭了。”
劉明利說的龍頭企業,就是位于該鄉環旦山村的金鵝粉業責任有限公司。該企業成立于2007年,是集科研、開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紅薯深加工企業,擁有天然紅薯生產基地5000余畝,生產加工廠房3500多平方米,年產3000噸苕粉,銷售收入1500萬元。
“我們產品現在不愁銷,在重慶、廣州、深圳等地銷路最火爆,目前所有產品都只批發,零售生意都沒接。”談起企業的生產營銷,金鵝粉業負責人白永富面帶笑容介紹道,企業采用最新的生產工藝,結合傳統的粉絲制作方法,生產出的紅薯粉絲口感筋道、味道佳,銷往全國各地,往年還沒有開始生產,訂單就找上門來,市場需求量大,產品供不應求。
“我在這個廠都干了一年多了,家就住在這附近的,在廠頭打工掙錢,平時還可以照顧屋頭,在家門口打工就是安逸。”該村八組村民黎靜芳在企業場壩里一邊曬粉條一邊告訴記者。
據了解,該企業的工人幾乎全是當地的村民,村民們不僅自己種紅薯打磨加工成苕淀粉賣給企業,同時也利用空閑時間到企業打工掙錢,收入最高可達二千七百元,保底工資也在千元左右。
“我們剛剛在政府、相關部門幫助下成功申報了市級農頭企業,這對我們今后做強做大非常有利。我們已經準備綠色食品的申報,將來我們的產品要做禮品包裝、精品包裝,打進超市。”展望未來,企業負責人白永富信心十足。據他介紹,金鵝粉業還將在黨委、政府幫助下,將企業目前獨有的生產創新技術、創新技術設備申報專利。下一步金鵝粉業將增加兩條生產線,提高紅薯粉條生產能力,屆時可解決上百人就業,預計銷售收入4000萬元以上。
“紅薯是我們鄉的傳統種植作物,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農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建立苕粉基地,發展紅薯1.5萬畝,實現企業增效,農民增收。”大河苗族鄉黨委書記朱迅告訴記者.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記者 王巍 興文縣委宣傳部 金萍 張云杉 )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