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跨越出版、發行兩大行業,整合全省相關資源,按照政事分開、政企分開、管辦分離“三分開”原則成功改制組建的海峽出版發行集團,今天正式舉行揭牌儀式。這意味著我省又一個大型文化企業即將揚帆起航,參與全國乃至全球文化市場的競爭,意味著福建文化產業體制改革又取得了一個突破性的進展。
作為文化產業中的支柱產業,我國的出版發行業總體上還處在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加快發展的攻堅階段。2008年,新聞出版總署與福建省人民政府簽訂了共同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新聞出版業建設的合作協議,為海西出版發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從這個角度看,海峽出版發行集團的成立,可以視為中國出版業構筑整體發展新格局的一個重要舉措。
福建的出版發行產業如何實現“走出去”的戰略,如何發揮區域特色優勢,盡快做強做大?我們從海峽出版發行集團的取名就不難看出,“集團化”和“海峽牌”,無疑是兩個關鍵詞。
集團化:資源整合的必然選擇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成功的文化產品已經不僅僅是個人創造的結果。就如《哈利波特》暢銷全球,作者羅琳的才華固然重要,但離不開一個成熟的運營團隊,一套完整的策劃、生產、發行、銷售體系作為支撐。我國每年出版的圖書品種達20多萬種,但單品種發行上千萬冊的圖書則鳳毛麟角,在世界上產生重大影響的至今還很少。因此,走向集團化,以市場為手段、以資本為紐帶打造真正能夠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出版“航母”,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否則出版業就難以實現質的飛躍。
從2003年開始,中國出版業的集團化進程加快,各地在培育市場主體、深化內部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市場體系等方面,已經取得了不少顯著的成績。
福建出版業和發行業近年來在產業體系的建設上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以圖書、報紙、期刊、音像和電子出版物的出版、印制、發行為主,包括物資供應、進出口等附屬門類,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鏈。2008年,我省有圖書出版社12家,報紙59種,期刊176種,音像電子出版單位7家,印刷單位5579家(包括打字復印店2553家),復制單位10家,出版物發行網點4401處。2008年全行業實現增加值86.03億元,占全省GDP比重為0.8%,實現銷售收入472.53億元,全部從業人員達18.46萬人。
福建是文化資源大省,如何依托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在文化產業發展上邁出新的步伐?此次組建海峽出版發行集團,就是從參與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競爭,做強做大海西出版業的高度出發,以打造完整的出版產業鏈,實現集約化經營為目標,整合全省出版、發行的相關資源。新成立的集團公司為國有大型文化企業,由福建省出版總社及其所屬各單位、福建新華發行(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及其所屬各單位、福建教育出版社及其所屬各單位,以及海峽書局出版社有限公司等成員單位組成。
海峽出版發行集團組建后,將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形成忠誠履職、務實清廉、素質優良、結構優化的出版、發行人才隊伍體系;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和依靠科技進步為根本動力,使出版發行業升級換代,形成創新型出版發行戰略,增強核心競爭力;堅持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學習借鑒國(境)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科技水平,參與國際競爭,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從而使集團成為導向正確、主業突出、品牌名優、實力雄厚、特色鮮明、更富活力和競爭力的大型文化企業,躋身于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全國大型出版發行集團之列,成為中國出版產業整體戰略格局中不可忽視的部分。
海峽牌:兩岸出版合作持續推進
回顧福建出版業近60年的發展歷程,伴隨其從無到有、從起步到壯大,“海峽”這根線貫穿始終。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福建就成立了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臺港作家作品,引領兩岸溝通的風氣之先。在全國各省市中,福建成為率先與臺灣出版發行界進行交流合作的省份。1980年引進出版了臺灣於梨華的《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這是祖國大陸首次出版的臺灣作家的長篇小說。1989年,首次在廈門舉辦海峽兩岸圖書展,20多家臺灣書商參展并在展會上購買了大量大陸圖書。1993年,福建省出版工作者協會代表團赴臺訪問,是大陸正式組團訪臺最早的出版代表團。1995年,福建省印刷協會首次組織代表團訪臺,開始了雙方印刷業的交流。1996年,在福建出版中心大樓首次專門舉辦臺灣書展。2002年,福建閩臺圖書有限公司創辦,這是兩岸出版發行界共同投資設立的第一家發行實體。2002年在福州舉辦的第十三屆全國書市首次設立臺灣館,臺灣書商參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書市。2005年起,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輪流在廈門和臺灣舉辦,一屆比一屆規模更大,內容更豐富,影響更廣泛,成為閩臺出版交流合作品牌活動。2006年至2008年,全省出口臺灣出版物約1.7億人民幣碼洋,成為祖國大陸對臺出口圖書最多的省份。
福建與臺灣一水之隔,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深,閩臺“五緣”優勢,是其他省所無法比擬的。因此,海西出版發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凸顯海峽特色,打好“海峽牌”,力爭在全國出版發行對臺交流合作中求先行,培育和擴大出版發行業的區域特色,就成為題中應有之義。
海峽出版發行集團成立后,除了積極推進兩岸出版文化交流外,還將面向世界華文市場,努力建設“華文文化創作營運共同作業平臺”。閩臺兩岸出版界將通過“華文文化創作營運共同作業平臺”的建立與合作,有效整合兩岸文化資源,爭取政府主管部門的支持,積極進行文化產品的出品、發行、物流配送、進出口業務、版權代理、版權貿易、參展活動、講座論壇、營銷宣傳的一體化運作。
出版發行業在文化產業中占有核心的地位,一頭關聯著巨大的文化消費需求,一頭關聯著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高。出版發行業的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不僅應著眼于市場的開拓和行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通過全面提升文化傳播的能力,擴大文化的影響力,為中國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應有的貢獻。海峽出版發行集團的揚帆出航,其深遠意義也正在此處。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記者 胡美東 見習記者 鄭艷艷)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