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黃河三角洲開發正式成為國家發展戰略,這是山東省在新世紀發展所面臨的重大機遇。”山東省省長姜大明對中國日報說。
去年11月23日,中國國務院正式批復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這一發展規劃的批復,使黃河三角洲開發成為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姜大明說,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建設使山東省融入環渤海經濟圈,進一步增強環渤海地區的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這一發展戰略成為山東經濟的新引擎。
黃河三角洲是中國最后一個開發的三角洲,姜省長說,這里的開發將吸取世界各大河三角洲開發的經驗和教訓,創新發展模式。按照規劃,這里將建設成為中國重要的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特色產業基地和后備土地資源開發區。
黃河三角洲有獨特的資源優勢,開發潛力巨大。這里土地面積超過天津濱海新區的10倍,僅未利用地超過800萬畝,是天津濱海新區總面積的2倍多,黃河沖擊每年為該區域新造地超過1.5萬畝。這為大規模開發建設提供了條件。
預計到2015年,黃河三角洲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將突破9300億元,成為山東省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姜省長介紹,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將形成“四點”、“四區”、“一帶”的發展框架。“四點”是指東營、濱州、濰坊港和萊州港區,“四區”是指東營、濱州、濰坊北部、萊州四大臨港產業區,“一帶”是指在環渤海南岸經濟集聚帶。
山東北部沿海經濟帶的初步規劃面積約4400平方公里,將建成山東省的生態產業基地、新能源基地和全國的循環經濟示范基地。
黃河三角洲將培育一批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構筑現代生態產業體系,將提升山東省經濟整體水平和競爭力。
黃河三角洲是黃河沖淤而成,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土地后備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黃河三角洲獨特的生態系統為發展生態農業、水產業和生態旅游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1994年《黃河三角洲地區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項目被列入《中國21世紀議程優先項目計劃》,十幾年來,山東省為建設黃河三角洲生態農業,僅水利方面就投資10多億元,建成了蓄水庫容10多億立方米的水利工程體系。并將三角洲分為高效農業、鹽堿地改良、草場培育、濕地生態保護和海灘涂養殖等不同區域。目前累計開發宜農荒堿地150多萬畝,改造中低產田200多萬畝,改良草場100萬畝。
黃河三角洲是風能、太陽能、地熱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新能源已經成為這里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目前,包括國電電力、大唐國際、華能國際等十多家國內外的公司大舉投資黃河三角洲的新能源產業,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僅1月17日簽訂的位于東營和萊州的兩個風電場項目就超過400億元元。其中,東營市的六個大型風力發電場全部建成后,裝機容量將達到265萬千瓦。
黃河三角洲是中國第二大油田,探明石油儲量50億噸,天然氣2300億立方米,地下鹽礦儲量5900億噸。豐富的石油及鹽礦產資源為發展循環經濟奠定基礎。山東將加快構筑循環經濟體系,實現石油、天然氣、鹽礦資源的充分利用和效益的最大化。
姜省長說,生態和環境保護是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重要任務,黃河三角洲沿海擁有完整的濕地系統,并成為中國沿海重要的候鳥棲息地,每年這里有數百萬只候鳥在這里越冬或過境,并成為獨具特色的旅游區。 目前,已經劃定400多萬畝為核心保護區,嚴格限制開發建設,沿海及黃河口地區濕地面積到2015年將達到500萬畝。僅東營市濕地修復和保護工程,就使黃河口濕地面積在過去7年里增加了18萬畝。
目前,為改善黃河三角洲的投資環境,國家正在加快修建兩條貫徹黃河三角洲的鐵路,包括黃驊至大家洼、德州至龍口的鐵路。已經建成的山東榮成至內蒙古烏海、青島至銀川高速等多條高速公路從黃河三角洲通過,實現了黃河三角洲與膠東半島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區、京津塘經濟緊密連接。正在擴建的東營港、濱州港將成為黃河三角洲的海上大通道。
為加快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山東將積極打造新的融資平臺,通過設立黃河三角洲開發基金、引進海內外投資者,進行重大基礎設施、重要產業項目建設。同時利用國家各種優惠政策,吸引更多投資。
山東省已經設立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機構,以推進建設工作。并將在今年5月份,舉辦黃河三角洲經貿洽談會,進一步推進區域合作。
來源:中國日報山東記者站(記者 鞠川江 王倩 季源) 編輯:馬原 楊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