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個開始 他們將影響一億農民工命運
一個原本沖著“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去的調研,結果卻進入了國家的決策層面,誰也無法預料到這樣的結果。
2009年12月底,《走進“傻根”們的心世界——關于江蘇省蘇南、蘇北新生代農村進城務工青年價值觀研究》獲得中國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哲學社科類”特別獎。
但更多的驚喜還在后面。昨天,中央一號文件公布,在這份中央文件里,首次提及了“新生代農民工”概念。而央視《東方時空》在解讀這一文件時,也提及了南師大這群學生的功勞:南師大這群學子的努力,改變了中國一億新生代農民工的命運。
昨天上午,一條政務通短信發到了課題組組長顧若君的手機上:“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這是黨的文件中首次使用‘新生代農民工’一詞,體現中央對80后90后農民工的高度關注。”
顧若君把這條政務通轉發給了每一個課題組成員,“真是太太太……激動了!”顧若君在轉發短信的時候,連用幾個“太”字來加深自己的感情色彩。而近兩年來的努力與辛苦,所有細節全都歷歷在目。
但,無論是“挑戰杯”的殊榮,還是中央文件的關注,這一切,全都意味著只是一個新的開始。
下一步是什么 顧若君準備的大大“藍圖”
當聽說南師大學生關注的課題,受到中央關注之后,薛楓非常高興。薛楓是南京師范大學團委副書記,負責“挑戰杯”賽的課題項目。回憶起當初這個課題的立項過程,薛楓還是記憶猶新。“我看到了這群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薛楓說,當課題組的組長顧若君帶著一群學生,把這個項目交給學校的時候,薛楓有眼睛一亮的感覺,“很創新。”薛楓說,當時無論是學術界還是政府文件,提到“新生代農民工”的概念還非常少,而“挑戰杯”呼吁的就是創新。
“我們正在把‘青春共進’計劃向全國高校進行推廣。”薛楓說,而且這樣的推廣不僅僅局限于理論的研究,而是去實踐。“我們的學生在做調研的時候,并不滿足于理論層面。”在薛楓看來,學生的介入,才是這個課題成功的關鍵。“一個是新生代農民工這一特殊青年群體,一個是大學生青年群體,兩個群體之間相互介入、溝通、學習,對我們學生的成長也非常有利。”
“我們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做。”顧若君已經準備好了一個大大的“藍圖”。“我們首先做的是加深理論的研究。”顧若君打算和同學們一起,利用寒假,多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接著,課題組打算在網站上開設一個博客,上面有音樂,有推薦給新生代農民工的書,“這個博客要成為他們的一個文化基地。”課題組還想辦一個手機報,每天發一個彩信給他們,內容有勵志警句,還有就業信息。課題組的同學甚至還打算辦一家公司,能給新生代農民工提供一個就業的平臺。因為這些年輕人被黑中介壓榨和欺騙得太多了。
而在課題組指導老師黃進看來,中國有1億多新生代農民工,也有龐大的大學生群體,“如果每個人都能伸出手,走進新生代農民工群體,了解他們的困惑,傾聽他們的心聲,傳遞我們的關懷,用我們的所學,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那將是一個怎樣的愛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