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領導掌握分配主動權” 教育行政化更加傾斜
績效評定缺乏客觀公正的標準,工資分配違背中央原則,這樣的績效工資方案為何在一個個學校得以通過并實施?這引起了不少專家和一線教師的更深層次思考。正如廣東省政協委員孟浩所說,教育的過度行政化,導致了學校領導在政策制定和資源分配中掌握了絕對主動權,學校領導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導致領導多、老師少也就是很自然的了,“所以,根本還是體制的問題。”
雖然據廣東省人事廳工資處負責人介紹,學校在制定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方法時,必須經過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或廣泛征求教職工意見;由學校領導班子集體研究后報學校主管部門批準,在本校公開并報政府人事部門備案。但一些老師在中山市政府論壇上反映,一些學校在制定績效工資分配方案時,表面上是征詢所有老師的意見共同制定的,但實際上卻是走過場。“這樣的績效工資方案在人為拉大教師與行政人員的距離,人為地制造新的教育矛盾!”
“特別現在還出現了一種新情況,就是中小學里剛剛畢業不久的年輕教師占的比例越來越大,他們適用新的聘任制,與學校的人事關系不如老教師那么牢固,不敢得罪校領導。”他們說。
“在這種情況下,誰還愿意踏踏實實鉆研業務,提高水平,把課上好,把學生教育好?倒不如削尖腦袋去混個教導主任、副校長什么的干干來得抵(廣東話:合算、劃得來)。”孟浩提醒,教育行政化導致行政人員得好處,行政人員得好處又導致更多的人干行政,這樣一來,行政化的程度進一步提高。近年來,行政人員在中小學中所占的比例有擴大的趨勢,正是教育過度行政化產生的惡性循環。
來源:人民網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