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驚心】
信用卡詐騙背后有條“鏈”
銀行“內鬼”放大金融風險
荊門這起銀行卡透支大案,引起了省公安廳及人行武漢分行領導的高度重視,一同前往荊門指導破案。2009年9月,公安部經偵局將案件列為督辦案件。
74張信用卡到底是如何辦理的?又怎么刷出了312萬元的現金呢?這一天價透支款為何在一年多后才被銀行發現?警方指出:這起信用卡詐騙案背后有條“鏈”,放卡、“養卡”等多個環節共同“幫”陳某成功詐騙,放大了金融風險。
74張信用卡中,除以陳某自己及近親屬名義辦理的幾張信用卡外,其他均以四個公司員工名義辦理。在信用卡申辦資料中,除申請人身份證復印件屬實外,其余資料包括申請表中個人聯系電話、本人親筆簽名、以公司名義出具的員工職務與年收入證明等等,全是陳某偽造。這樣的資料能申請過關,一方面因銀行員工失察,另一方面根本就是陳某通過銀行內部人士的關系“打招呼”辦成的。
74張信用卡的對應額度之所以能達到300余萬元,皆因事發行銀行卡部員工楊某幫陳某調高了每張卡的額度(從1萬快速調高至2萬、再到4萬直至5萬或6萬元的最高額度),目前,楊某已被另案處理。
此外,之所以受害銀行一年多才發現巨款被透支,則是養卡人龔某和劉某的“功勞”,他們在提取1%左右的費用后,借助不同信用卡還款期不同,依靠在最后免息還款期限前還款隨即通過POS機將還款資金刷走的“循環養卡”行為,維持了每張卡的“信用”,直到案發。
【贓款去向】
三分之二用于還欠債
曾一擲百萬買“六合彩”
74張信用卡資金往來復雜。辦案民警不辭辛苦,調取了涉案信用卡每月的客戶對賬單,對信用卡透支資金逐筆進行統計分析。
分析顯示:犯罪嫌疑人陳某所詐騙的312萬余元資金,只有近3萬元是其日常購物、汽車加油、公司交稅、家庭買電器等真實消費的正常刷卡透支,其余300余萬元均是通過虛假交易在POS機上刷卡套取現金。
而上述透支詐騙的巨款,陳某主要用來歸還此前高息借款的本息。此外,為了博翻身,陳某還將近百萬元資金用于購買地下“六合彩”(包括償還過去購買地下“六合彩”的虧損資金),結果自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而在調查陳某信用卡詐騙案過程中,偵破專班跨省追擊,抓獲販賣“六合彩”的上線分子,帶破數起案件,追繳了百萬余元的贓款。
目前,犯罪嫌疑人陳某已被警方依法移送起訴。
【案件警示】
原本一個電話即可戳穿
銀行亟需堵住發卡“漏洞”
荊門信用卡詐騙大案背后,有很多值得汲取的教訓。警方就此向市民和相關金融機構提出防范建議。
對于市民而言,一定注意保護身份證信息,不要隨意將身份證借給他人使用。
對銀行方面,要加強責任意識。犯罪嫌疑人陳某使用虛假資料辦卡,接辦業務的銀行員工只需打一個電話即可戳穿,陳某也就不會得逞。在拓展業務方面,一些銀行一味尋求多發卡,規定信用卡發卡營銷任務并按發卡數量進行獎勵,在助漲了銀行員工降低發卡門檻心理的同時,也放大了自己的資金風險。
此外,銀聯部門,也要嚴格POS機審批發放。對申辦者營業執照真實性、結算資金賬戶、經營范圍等方面審批嚴格把關,進一步完善對有多次套現養卡嫌疑的商戶納入黑名單直至收回POS機的制度,有效規范POS機的支付結算行為。
鏈接
我省嚴打“銀行卡詐騙犯罪”
持卡人注意七大事項
記者沈度 通訊員荊針報道:按照公安部統一部署,我省在今年1月至10月,將嚴厲打擊和懲治銀行卡犯罪,開展打擊銀行卡犯罪專項行動。警方提醒持卡人:提高防范意識,謹防銀行卡詐騙犯罪。
1.保護自己的銀行卡信息,設置相對復雜的密碼,妥善保管身份證復印件,不輕易向他人透露個人信息資料。
2.虛構交易、虛開價格、現金退貨等方式進行POS機刷卡套現是違法犯罪行為,持卡人不僅不能參與,而且發現非法中介或套現商戶,要積極撥打發卡銀行的電話或銀聯客服熱線95516投訴,也可直接向公安機關舉報。
3.在使用ATM等銀行卡自助終端時要留意周圍是否有可疑的人,機器上是否有可疑裝置,不要輕信他人,不要撥打機具旁粘貼的電話號碼,不要隨意丟棄打印單據。
4.刷卡消費時卡不離眼。在公眾場合刷卡輸密碼時,可用一只手擋住密碼鍵盤,防止他人偷窺密碼。
5.提防短信、電話詐騙,切勿貪小便宜,因小失大。如有疑問,及時向客服中心或權威部門咨詢。
6.使用網上銀行或網上支付時,不要使用不明鏈接或電子郵件提供的銀行網站,盡量不要在網吧等公共上網場所操作網上銀行,注意保護網銀密碼。
7.一旦發現受到侵害,要及時致電發卡銀行客服熱線或直接向銀行柜面報告,監控銀行卡交易或凍結,并及時向警方報案。
來源:楚天金報(記者 沈度 通訊員 荊針) 編輯:寧波 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