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3月4日,由通化市委、市政府主辦的吉林?通化人參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
本次研討會以“綠色 健康 交流 發展”為主題,邀請了國家相關部委領導、中科院等科研單位知名專家、學者200余人參會,圍繞人參文化、人參源流、人參資源利用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吉林省政府副省長王守臣到會并講話,通化市委書記張安順在研討會上致辭,通化市市長田玉林介紹通化市人參產業基本情況。
據了解,通化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區,西鄰遼寧省,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鴨綠江相望,是國家批準的邊境開放城市。全市幅員面積1.56萬平方公里,轄兩市、三縣、兩區和三個省級開發區,人口230萬。通化自然資源豐富。素有“綠色立體資源寶庫”之美譽,是中國著名的中藥之鄉、葡萄酒之鄉、人參之鄉、優質大米之鄉、松花硯之鄉。盛產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是中國“三大天然藥庫”之一,已查明的藥物資源1100多種。
作為“關東三寶” 之首的人參,被譽為“百草之王”。通化具有悠久的人參歷史文化和豐富的人參資源,人參產量分別占吉林省的31%、全國的26%和全世界的15%。
近年來,通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參產業的培育發展,早在2007年8月,通化市政府就專門成立了人參產業推進組。在推進人參產業振興中,科學編制了人參產業發展規劃。并加大對人參加工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加快修正、新開河人參產業園區建設,切實增強科技支撐服務力度,使全市人參產業取得了穩步發展。截止2009年底,全市人參產業總產值已達到16.2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人參加工業產值11.8億元,同比增長14%。從業人員達10萬人。帶動人參種植農戶1.5萬戶,參農3.8萬人,參農人均收入1.2萬元,同比增長4.3%。
面對未來,通化市人參產業的發展思路是: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做大做強人參產業這個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托,以企業為主體,以科技為動力,以人參無公害生產和培育人參加工龍頭企業為重點,推進人參產業標準化、集約化和產業化進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穩定人參、西洋參面積,大力發展林下山參和推廣平地栽參,不斷提高人參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促進全市人參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末,全市人參留存面積800萬平方米,水參產量4000噸;西洋參留存面積200萬平方米,水參產量1000噸。人參種植面積80%達到無公害標準。人參產業產值達到70億元,其中:人參種植實現產值10億元,人參加工流通等相關產業實現產值60億元,產值超億元的龍頭企業達到2戶以上。
吉林省政府副省長王守臣在講話中指出,發展人參產業是吉林省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戰略部署。《吉林省經濟和社會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把發展人參產業作為一項重要經濟措施和目標進行重點安排,以通化等地為基礎,利用3至5年的時間,實現較快發展。
通化市委書記張安順在致辭中表示,改革開放30年來,通化市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積極推進工業、農業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發展戰略,在穩定糧食生產安全的大好形勢下,積極推進人參產業的發展。
研討會上,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德明和王守臣、張安順、田玉林等省、市領導為吉林?通化“中國人參產業基地”揭牌;修正藥業董事長修淶貴代表修正藥業、康美新開河公司、益盛藥業、東寶集團宣讀了企業聯合倡議書。
來源:中國日報社 吉林記者站(丁陸陽)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