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日近。作為承擔著除上海以外國內參展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江蘇的各項籌備工作進展如何?3月17日,離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還有45天,省參展工作領導小組舉行新聞發布會,揭開江蘇館神秘“面紗”,打開我省參展活動的一系列問號。
江蘇館四月掀開“蓋頭”
一個墨點輕輕滴落在LED移動門扇上,恰似墨汁滴落水中,彌漫中墨韻幻化成一個“蘇”字,墨韻隨門扇移動而晃動。水墨蔓延處,移動門一扇扇啟動,當三面墻上所有LED門扇布上水墨,墨點便凝聚變幻出“蘇”的筆畫和寫法。
觀眾從這些特殊門扇中走過,幕墻上隨即出現可愛的小魚,向著“蘇”字的“魚”邊部首游去;茉莉花綻放,一個個花瓣飄來,香氣四溢……
省世博辦常務副主任馬海寧表示,“園林是江蘇的城市記憶,園區是江蘇現代化城市的成功實踐,家園則是我們對未來藍圖的真情描繪。”三者融合,精致、開放、和諧,正是城市更加美好的“基因”。
以此為脈絡,江蘇館在設計理念、展品展項選擇和展示手段上亮點紛呈,特色鮮明。
蘇韻流芳、幽蘭雅韻、春華秋實、物聯天下、七色光譜、江海經略、生命奇緣、錦繡江蘇……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展項,傳遞出“理想家園”的精華。散見在園林中,它們成為融合之園的一個個亮點,融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于一體,展現一條傳統與現代結合走向未來的創新之路。
整個展區恰似一座開放式園林,沒有隔離、分區,也沒有出入口。展館外觀由動靜兩層LED貼膜組合屏構成,15塊可移動LED屏總面積370平方米,規模創國內之最,單配置的服務器就有100多個。按照計劃,3月下旬江蘇館將集成調試,4月5日起內部試運營。
園林+園區=家園
再過四十幾天,只要置身江蘇館,便會獲得無數如此美妙的體驗。
江蘇館是我省參展的重頭大戲,目前工程量已完成80%。以“錦繡江蘇 美好家園”為主題,這個600平方米展區突出一個“園”字,通過園林、園區、家園的融合,用“園林+園區=家園”的江蘇特色,構建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獨特詮釋。
城市最佳實踐區、網上世博會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兩大創新。在這個舞臺上亮相,我省努力用創新贏得精彩。城市最佳實踐區,展示的是全世界代表性城市為提高城市生活質量所做的得到全球公認、具有創新意義和推廣價值的各種實踐方案和實物。
經過角逐,全球55個城市入選,蘇州申報的“古城保護與更新”榜上有名,成為唯一入選“歷史遺產保護和利用類”展館案例的國內城市。
位于浦西世博園區的蘇州展廳,展現給觀眾的是蘇州水墨江南、古城新貌和姑蘇人家等場景。一樓大型地幕、二樓姑蘇人家,通過天幕與地幕的結合,播放著名導演寧浩凡執導的蘇州館官方電影,全景式概述蘇州風采。置身蘇州展館,便會領略從古蘇州、新蘇州、到“洋”蘇州的歷史變遷。目前,這個展區布展已進入集成調試階段,4月中旬施工完成。
揚州市的“古城保護與更新”、昆山市的“可持續城市建設進程”、“周莊古鎮的保護和發展”,分別入選第三類案例展示。5月10日—15日,揚州案例在城市最佳實踐區“未來館”三樓案例報告廳精彩呈獻,昆山案例6月11日—14日亮相。
輕點鼠標,足不出戶就能將包括江蘇館在內的上海世博會所有展館看個遍,這就是網上世博會的魅力。網上世博會江蘇體驗館打出“世博在上海,旅游在江蘇”的口號,由對應實體館和虛擬拓展空間兩部分組成。其中實體館通過采用三維虛擬技術,運用數字化手段,通過網絡將江蘇館真實還原。虛擬拓展空間采用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手段,在互動中宣傳推介江蘇,提升江蘇形象。
演繹江蘇城市美好生活
論壇是上海世博會一項核心活動,6個主題論壇3個花落江蘇。
6月12日—13日,蘇州舉辦“城市更新中的文化傳承”主題論壇;
6月20日—21日,無錫舉辦“科技創新與城市未來”主題論壇;
7月3日—4日,南京舉辦“環境與城市責任”主題論壇。
權威估計,三個論壇出席人數都在600—700人。為使論壇出彩出色,三個城市從選題到籌備,進行了近兩年時間的精心籌備,力求做到各展其長,各顯特色。
“選擇‘環境’作為論壇主題,是南京特殊的城市定位決定的”,南京市副市長王受文表示,一些其它城市尚未出現或者不明顯的環境問題可能提前碰到,因此處理好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平衡關系極為重要。經濟發展了,但人居環境絕不能倒退。通過這次世博會主題論壇,南京將與世界各國就“城市發展與環境保護”議題進行廣泛交流與探討,共建美好的地球家園。
目前,“環境與城市責任”主題論壇方案日益清晰。六個分論壇包括低碳發展與氣候變化應對、綠色產業和模式創新、公眾參與綠色城市建設、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和清潔能源發展、企業的環境社會責任、可持續的生活和消費模式等。聯合國官員、外國政要、諾貝爾獎得主、環境專家、知名學者等700多名海內外嘉賓將參加論壇。
作為我省唯一一個世博會專題論壇,3月18日,“軌道交通——城市文明的傳承與創新”在常州率先舉辦。
給世博烙上江蘇印記
6月13日—17日,伴隨“江蘇周”活動閃亮登場,上海世博園內將綻放濃濃的江蘇色彩。
650人組成的專業和民間藝術展演團隊,以“吳韻漢風·人文江蘇”為脈絡,通過舞臺藝術表演、廣場藝術表演和行進式藝術表演等,結合活態展覽演示,集中展現文化大省的文化“軟實力”。
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馮錦文介紹,“江蘇周”上,省演藝集團將上演精心創作的戲曲音樂作品,現已進入排練階段。由12個省轄市承擔的廣場表演、踩街巡游等都在順利推進,昆曲、古琴、云錦、剪紙、紫砂、雕版刻字等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實物展品應有盡有,相關傳人、工藝美術大師、文化名人等還要做現場演示。
“江蘇周”歷時5天,精彩演出天天都有。踩街巡游每天兩次,昆曲、揚州清曲、古琴演奏、木偶表演、江南絲竹、高郵民歌等舞臺演出每天三四場,各類文藝活動總計將超過100場次。
各項籌備工作如期推進。4月上旬,舞臺表演全部合成;4月中旬,巡游合成結束。
將近水樓臺變成無限商機
搶抓世博契機,我省各地競相烹制“旅游大餐”。省旅游局副局長袁丁說,“世博會期間,來我省的游客將超過2000萬人次,日均游客10萬人次以上。全省各地正在挖掘接待潛力,有效分流客源。”
我省新推出的55條“世博之旅”已激起較大反響。南通、鹽城、連云港聯手打造的“黃金海岸生態游”,廣受臺灣以及東南亞地區游客青睞;徐州、宿遷、淮安、連云港四市組團開發的“漢風神山名人之旅”,以濃郁的歷史文化特色吸引了日本、韓國等游客的眼球。
“使上海世博會成為家門口招才引資、招商選資的重要平臺”,是我省參展本次世博會的重要任務之一。省商務廳副廳長笪家祥表示,世博會期間赴滬外賓將超過1000萬,我省將充分利用地緣優勢,廣邀他們來我省實地考察,同時策劃一系列經貿推介活動,增進了解,促進貿易和投資。
家門口的商機,已讓我省建筑業占得先機。省建設廳副廳長王翔說,我省建筑隊伍承擔了12個國家館、地區館和3個專題館的建設任務,包括英國館、比利時館、奧地利館、萬科館、航空館等,加上分包的96個項目,合同額近40億元。除上海外,江蘇鐵軍在世博工地上成就了幾個最:承擔的場館項目最多、工程科技含量最高、施工技術要求最嚴。
來源:新華日報 編輯:單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