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3月21日拍攝的大型壽山石雕《春聲賦》局部。 新華社記者來建強攝
3月21日,觀眾在啟運儀式上拍攝大型壽山石雕《春聲賦》。 新華社記者來建強攝
中國日報網消息:21日,福建省內最大件壽山石雕精品《春聲賦》在此間由2010年上海世博會籌委辦和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院聯合啟運至上海,這件壽山石雕精品將于今年4月中旬到10月底在上海世博會福建館亮相。
據介紹,壽山石雕精品《春聲賦》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陳禮忠歷時5年創作完成,作品取材于福州壽山高山雞母窩石,重約600公斤,寬78厘米,高1400厘米,厚56厘米,是目前為止從巖洞中挖出的最大的壽山石雕刻而成。
《春聲賦》為傳統花鳥題材,描繪了一幅“古木參天、紅日東升、百花競放、百鳥和奏”的生動畫卷,其中一鳳一凰上下齊鳴,56只形態各異的祥鳥圍繞周圍,寓意民族團結和睦、祖國欣欣向榮之主題。組織單位為《春聲賦》在上海世博會展出期間投保1.3億元人民幣。
壽山石質地脂潤,色彩斑斕,品種繁多,柔而易攻,因出產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壽山及其附近村落而得名,是我國獨有的名貴彩石。壽山石雕刻藝術始于南朝,興盛于宋代,所形成的壽山石文化成為一種極富地域色彩的“閩文化”,也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 柏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