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3月14日,長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12.5米水深全線貫通。歷時12年的長江口深水航道工程消除了千百年來長江口“攔門沙”對航運的制約,打造出一條全長92.2公里、底寬350-400米的“雙向水上高速通道”,年內深水航道將延至太倉港。
在長江口深水航道完成之時,長江下游12.5米深水航道上延南京的工程也正在加緊準備,目前方案已經省交通運輸廳上報國家交通運輸部。如工程完成,5萬噸級海輪將全天候直達南京,南京港將向現代化海港邁進。而長江黃金水道也將打通阻塞,讓江海連運的觸角深入西部,連通世界。
現狀:3萬噸級海輪無法全天候通航
南京港是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和對外開放一類口岸,具備優越的地理區位、齊備的集疏運條件、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廣闊的經濟腹地,2005年便已邁入全國億噸深水大港行列,2007年跨入全國百萬標箱港口之列。現與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0多個港口建立友好往來關系。2009年南京長江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2146萬噸,同比增長9.2%。“十二五”期間,南京港將規劃投資70億元,擬新增泊位38個(其中:萬噸級泊位26個),新增年通過能力5380萬噸及260萬TEU。到“十二五”末,實現貨物吞吐量達2.0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220萬標箱。
目前長江航道10.5米的維護水深已貫通南京,可滿足3萬噸級海輪全天候通航以及5萬噸級海輪乘潮通過的要求。南京港已建和在建的重點外貿港區碼頭都按照兼顧5萬噸級水工結構來設計,并預留了航道整治后對碼頭進行升等的余地。但受鎮江尹公洲航道制約,南京港尚未實現3萬噸級海輪全天候通航,造成大型海輪進江不能直達南京,增加了航運物流成本,影響港口深水岸線資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港口綜合運輸優勢的充分發揮,制約了包括南京在內的地區經濟發展。
對策:整治12.5米深水航道,開通和暢洲北汊水道
加快實施12.5米深水航道整治上延至南京工程,先期開通和暢洲北汊水道,是解除南京港口發展瓶頸制約的關鍵所在。
長江揚州、鎮江段受江中和暢洲所阻,一分為二成南北兩段水道。南側即為現在的尹公洲主航道,長期以來長江航行船舶均通過這一水道航行。尹公洲水道長10公里,寬350米至400米,呈“Z”字形,江面狹窄,南汊下口附近最窄處僅200米;水流復雜,流向多變、流速較快;且該段正處于長江與京杭大運河的“十”字交叉口,通航環境極為復雜,是長江中著名的險要航段和事故多發區段,被稱為長江的“老虎口”。而北側水道亦稱和暢洲北汊水道,長12.5公里,具有更好的通航環境和條件,其最寬處有1000米,最窄處也超過600米,水深常年保持在-10米以上,基本達到一級通航標準,經航道等部門專題論證及專家研究,完全具備大型船舶通航條件。
此前和暢洲北汊水道沒有開通主要基于長江豚類省級保護區及擔憂南側尹公洲航道作用降低會影響沿江經濟發展兩大因素。有關專題論證認為采取相關措施能滿足豚類保護需要,另外通過下行走尹公洲航道、上行走北汊水道方案,南邊尹公洲航道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影響:每年拉動江蘇GDP增加值215億元
12.5米深水航道整治上延至南京,不僅對南京的經濟將產生巨大影響,對整個長江沿線的交通運輸業,西部大開發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就南京和周邊港口來說,長江南京至瀏河口段12.5米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實施后,第四代集裝箱船和5萬噸級海輪能全天候直達南京,7萬噸級散貨船乘潮減載能直達南京,長江南京以下航道通過能力將達到15億噸左右,是目前通過能力的1倍以上,每年可節省直接物流運輸成本約25~30億元。江蘇沿江已建和在建的88個5萬噸級以上泊位的通過能力將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沿江233公里未利用港口岸線資源將得到進一步開發利用;長江沿線將形成400公里國際海港群,沿江8市都將受益。有專家指出,12.5米深水航道整治完成后,平均每年可拉動江蘇GDP增加值215億元。
此外,長江黃金水道是橫貫東中西部經濟走廊的水運大動脈,通過江海連通,可使水運的觸角深入至我國的西部,延伸至世界各地。使長江這條體現節約型運輸方式的黃金水道在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戰略的實施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來源:揚子晚報 編輯:馬原 柏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