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
中國日報網消息:
5月
6日,記者從河南省平頂山市委在鄭州召開的《中國古代書法
-行書》郵票首發式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平頂山
市委、市政府、河南省郵政公司主辦,市委宣傳部、市郵政局承辦,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市旅游局協辦的《中國古代書法
-行書》郵票首發式將于
5月
15日在河南省平頂山市鷹城廣場和郟縣政府廣場同時舉辦。
郵票被譽為國家名片,在傳播文化、宣傳溝通、陶冶情操等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也是一個國家歷史、文化、資源等諸多方面的縮影。此次發行的《中國古代書法-行書》郵票,是國家郵政局于2000年發行《古代思想家-墨子》、2002年發行《中國陶瓷-汝窯瓷器》和2004年發行《寓言故事-葉公好龍》三套平頂山題材郵票后,發行的又一套平頂山題材郵票。
此次發行的《中國古代書法——行書》是繼“篆書”、“隸書”、“楷書”三套郵票之后發行的又一套書法題材郵票。行書是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其結構大小相兼、收放結合、疏密得體、濃淡相容。“行書”郵票選取了天下三大行書,分別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唐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和宋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其中《蘭亭序》是東晉右軍將軍王羲之51歲時的得意之筆,記述了他與當朝眾多達官顯貴、文人墨客雅集蘭亭的壯觀景象,抒發了他對人之生死的感嘆。顏真卿的《祭侄稿》全稱《祭侄季明文稿》,23行,共234字。蘇軾的《黃州寒食帖》是其行書的代表作,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當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
《中國古代書法-行書》郵票是2010年發行的第11套票,該套郵票1套6枚,每枚面值1.20元。在設計形式上采用兩種版式,版式一(每一幅行書采用兩枚連票印制);版式二(小全張,2套12枚)。由著名郵票設計師王虎鳴設計,北京郵票廠印制。圖案精美,筆法細膩,具有很高的鑒賞價值、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該套郵票是全球首套宣紙郵票。宣紙因其質地綿紉、光潔如玉、不蛀不腐、墨韻萬變等特點,雄踞我國傳統文房四寶之首,一直是我國書法、繪畫的珍品。為了發揚“國家名片”對傳承中華文明、弘揚中國文化的功能,更好的表現書法藝術,集團公司決定采用郵票宣紙印制發行郵票,以實現國寶宣紙與國家名片的完美結合。
為配合此套郵票的發行,滿足社會各界對中國書法藝術的需求,河南省集郵公司依托《中國古代書法——行書》郵票,結合社會熱點,制作了以行書題材為主,全面介紹書法文化的集郵品。分別為《天下三大行書》版票珍藏、《郵苑墨寶》郵票珍藏、《文化鷹城》郵票.折扇珍藏冊、《蘇氏三杰 錦繡郟縣》郵票珍藏冊、《蘇氏三杰 錦繡郟縣》郵票.鎮紙珍藏、《文化鷹城》郵票.擺件珍藏、《文化鷹城》純金郵票典藏、《蘇氏三杰》郵票.金銀紀念章珍藏、《墨寶經典》郵票.純金珍藏、《墨寶金典》極品珍藏等十種郵品,可滿足不同人士的收藏需求,在首發當日現場即時銷售。
據介紹,平頂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氣候宜人、民風淳樸很受文人志士的青睞。唐宋八大家中的蘇洵(衣冠)、蘇軾和蘇轍雖非生于平頂山,卻長眠于此,很得平頂山老百姓的尊崇。平頂山市郟縣是三蘇父子(蘇洵、蘇軾、蘇轍)的歸焉之地,舉行行書首發式意義重大。在蘇軾的第二故鄉舉辦蘇軾行書郵票首發式,不僅是對蘇軾文化的弘揚,更是對平頂山文化旅游資源的推介。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記者 張雷龍)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