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稀土永磁、高壓靜電場及稀土光源光子輻射等技術,使種子產生生物化學效應,提高抗逆性和抗病蟲害的能力,從而達到大田作物平均增產10.5%—36.4%,蔬菜增產10%—40%的目標。5月8日,這項達到國際同領域先進水平的低碳、節能、環保、無污染的高科技項目落戶南通開發區——由中科院、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單位合作投資5000萬元建成的江蘇邦德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正式開張。全國高科技農業循環產業發展中心授予該企業“科技推廣示范基地”稱號。
據介紹,過去,利用這項技術處理種子的設備都從國外進口,價格是國內的8—10倍。江蘇邦德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依靠中科院和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單位的技術支持,經過近20年的努力,開發的智能物理種子處理機采用稀土永磁、高壓靜電場及稀土光源光子輻射等技術,使種子產生生物化學效應,種子發芽早、秧苗素質高,植物所含脂肪酸、糖類及總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未處理種子,提高抗逆性和抗病蟲害的能力,填補了國內空白,獲得了兩項國家專利,達到國際同領域先進水平。該公司年設計生產能力1萬臺,年設計處理種子能力100萬噸以上。
全國高科技農業循環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姜永濤認為,該項技術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是實現生態農業,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來源: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記者 丁從容 王春)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