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的電視節目如果缺乏民族特色,勢必失去優勢失去觀眾,甚至失去存在的意義。”對于民族地區電視傳媒事業發展,王暉從進藏之初就一直進行著思考,他告訴記者,地處康巴腹心地區,坐擁深厚的藏東文化,是昌都電視傳媒發展的寶貴資源與獨特優勢。如今,除了加強正面宣傳、及時宣傳黨的大政方針外,昌都電視臺正將圍繞藏東特點,突出民族特色,強打民族特色、民俗文化等地域特色牌提升為電視節目發展創新的重中之重。與此同時,積極加強藏語頻道建設,努力打造藏東農牧民信賴的品牌電視節目、品牌電視頻道、品牌電視臺也已成為昌都電視臺下一步的發展重點。
很多人不知道,在工作成績的背后,自己和家人都在默默奉獻著。2007年底,王暉入藏突患高原肺水腫合并心力衰竭,住院治療后2008年初他不顧天津、昌都兩地領導、醫生的一再勸阻,冒著肺水腫可能復發的危險,堅持再次進藏工作,當時他說道,讓我再去西藏試一次,我不想拋下那邊的工作半途而廢。2008年7月,正是臺里工作最緊張的時期,又即將迎來北京奧運會的開幕,此時王暉70高齡的父親突發重病,連續6次轉院,醫院先后下發了4次病危通知,王暉經過整整一夜的輾轉反側,毅然選擇留在昌都堅守工作崗位,并帶領全臺同志出色完成了包括北京奧運會在內的各項重大宣傳報道任務。為了不影響王暉的工作,懷有身孕的妻子、70歲的媽媽和王暉的妹妹,這三個女人擔起了家里的事。當病重的父親從天津打來電話,告訴王暉好好工作、全家人都會支持他的時候,這位北方漢子再也抑制不住眼淚,當場哭出聲來。2009年6月的一個晚上,王暉的父親腦栓塞綜合癥再次急性發作,周身極劇的抽搐,無法自控的牙齒將舌頭咬得鮮血直流,萬幸的是,恰好王暉的妹妹和妻子都在家中,老人又被救護車送進了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進行搶救,醫院第5次下發了病危通知,而堅守在西藏昌都的王暉每天只能通過電話詢問父親的病情,安慰母親,現在老人依舊在解放軍二七一醫院接受治療。2008年初,王暉的妻子懷上了孩子,岳父母為了方便照顧把她接回娘家住。作為高危孕婦,檢查項目多,又大多在天津市婦產科醫院,離家比較遠,9個多月來都是妻子一個人獨來獨往。每每看到別的準媽媽在丈夫的關懷下,幸福的樣子,妻子就告訴自己和肚里的寶寶:“我們要堅強,為了爸爸和他的事業”。生產的前一天妻子住院了,醫生一個勁的要孩子父親來簽字、辦理相關手續,那是王暉的妻子第一次為自己也為肚子里的寶寶感到些委屈,那天晚上九點多王暉回到天津,可是孩子還沒出滿月他又匆匆進藏工作。2009年6月出生不久的孩子突患急性肺炎,住進了天津市兒童醫院,而在西藏工作崗位上的王暉每天只是通過電話詢問孩子的情況,寬慰妻子。
突出的工作業績,使王暉在三年援藏工作中獲得了三項全國大獎和一個零的突破的豐碩成果:2008年10月,王暉被國家廣電總局中國廣播電視協會表彰,榮獲“輝煌30年”(紀念改革開放30年)全國對廣播電視事業做出貢獻臺長稱號的三位臺長之一,成為西藏自治區廣電系統獲此殊榮的第一人;2009年11月,王暉再次被國家廣電總局中國廣電協會表彰,榮獲“輝煌60年”(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全國廣電系統優秀工作者稱號,在他的帶領下昌都電視臺也榮獲了“輝煌60年”全國廣電系統先進電視臺稱號,11月底在南京舉行的表彰大會上,王暉做了典型發言,2009年這些榮譽的獲得又一次填補了西藏自治區廣電系統的空白;2010年4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與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仇和等同志一道被授予為中國驕傲?中國時代十大新聞人物稱號,在頒獎盛典上王暉做了代表發言,同時,他榮幸地成為西藏自治區和全國第五批援藏干部中唯一獲此殊榮的人選。為迎接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王暉歷時一年多的時間策劃、論證、完成了昌都電視臺首次三個頻道同步全新改版,并于2009年10月1日推出,實現了西藏自治區內率先與內地省級電視臺節目包裝和頻道包裝的全面接軌,專家認為,昌都臺的改版是西藏電視從理念到形式全面創新的零的突破,同時,昌都電視臺的成功改版得到了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同志和昌都地區主要領導的高度評價。
《中國廣播網》以《滿腔熱情獻身高原的博士后臺長——記天津市第五批援藏干部王暉》為題、《新華網》以《昌都電視臺臺長王暉榮獲“中國時代新聞人物稱號”》為題、《西藏日報》分別以《一片丹心獻高原——記天津市第五批援藏干部王暉》(第二版)、《昌都電視臺獲國家廣電總局中國廣電協會表彰》和《王暉榮獲第十屆中國時代新聞人物稱號》為題、《西藏廣播電視報》以《昌都電視臺臺長、援藏干部王暉被評為“輝煌30年”對廣電事業做出貢獻的臺長》、《天津援藏干部、昌都電視臺臺長王暉榮獲中國驕傲·第十屆中國時代新聞人物稱號》為題、《援藏會刊》以《獲全國廣電貢獻獎的博士后臺長王暉》為題,從不同角度報道了王暉同志的工作成績。同時,人民網——中國西藏網、中國西藏新聞網也分別轉載了《西藏日報》的報道。
有一首歌唱到“走進西藏,也許會發現理想”。王暉走進了西藏,領悟了什么叫缺氧,什么叫艱苦,他把這嚴酷的自然環境和遠離家鄉、親人的思緒鄉情當作鍛煉自己成長的熔爐,王暉走進了西藏,實現了“有志而來,有為而歸”的理想。情灑藏東兢兢業業,奉獻高原無怨無悔。“三年援藏時間短暫,但我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能量,為昌都培養一支永不離藏的隊伍!”王暉告訴記者,為當地留下一支思想過硬、業務精湛、永不離開西藏的黨的新聞宣傳隊,是他三年援藏期間的最大心愿。
來源:中國日報網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