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汕頭玩具業蓬勃發展,產品遠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地區),玩具已經成為汕頭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汕頭玩具業發展勢頭良好,2009年在全國玩具業受到全球金融危機重創、出口全面下滑的情況下,汕頭玩具依然“一枝獨秀、傲然挺立”,全年實現出口額5.3億美元,逆勢增長26.4%,今年第1季度出口1.2億美元,同比增長26.6%,高出同期廣東省玩具出口4.1個百分點,延續了上一年度高速增長的良好態勢。
但海關分析指出,當前外部環境逐漸好轉、企業及各口岸單位的齊心協力,為汕頭市玩具出口繼續保持增勢奠定了良好基礎,但影響本地玩具產業健康發展的因素仍然非常突出。以澄海區玩具出口為例,目前仍有大量玩具產品被外地企業收購后,經深圳、寧波、義烏等地出口,即通常所稱的“體外循環”。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僅造成海關統計數據無法真實體現汕頭市玩具出口規模和實力,還造成地方政府無法真實掌握玩具產業的實際發展情況,無法有效地引導行業的健康發展,且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本地稅源流失和玩具品牌缺失。
海關調研結果顯示,造成汕頭玩具“體外循環”的因素錯綜復雜,有企業自身因素,如由于澄海區玩具生產企業以家族作坊企業居多,規模以上企業較少,企業在質量認證、納稅資格等方面的資質不高,促使企業選擇由外地企業收購出口;也有物流環境因素,其中港口建設滯后是較為突出的 “硬傷”。目前汕頭港因未能達到班輪公司能定期停靠的基本港規模,處于“被輻射”的劣勢地位。以汕頭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廣澳港為例,目前只能停靠約3000TEU(標箱)艙位的貨輪。與航空運輸類似,在國際海運慣例和船務公司的經營策略中,基本港相對于非基本港,運費折扣可達25—30%,且可實現安全便捷的“點到點”服務。尤其是一直以來汕頭外貿出口中買方強、賣方弱的格局,導致買方在合同定價、運輸條款等方面有更多話語權,且多數由買方指定貨代運輸,因此汕頭港很少能作為交貨指定港。
此外,不容忽視的是,廣東省內港口和廈門港口歐美、南非等遠洋航線的裝貨港碼頭操作費差異較大,船務公司在廣東省內向發貨方收取ORC(原產地碼頭附加費)費用(USD141 /20尺柜),遠遠高于廈門港的THC費用(RMB370/20尺柜),且隨著廈門港的快速發展,對汕頭本地貨源,尤其銷往歐美的貨物正產生巨大的吸納力。
海關分析人士表示,港口建設是一項前期投資巨大、回報緩慢的工程,更需要政府在初期的規劃上進一步加強前瞻性,中期的建設上進一步加強支持力度,后期的運作上進一步加強規范管理。此外,政府、行業協會、企業應協力打造、宣傳“FOB汕頭港”(即汕頭港為指定交貨港)的概念、以提升汕頭港知名度,提高對本地貨物的吸納能力,以及對粵東、閩西、贛南大三角經濟區的輻射能力。
來源:中國日報廣東記者站 編輯:張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