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一年,福建變快了!“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建設成效初現。
用“風馳電掣”來形容眼下的福建交通,毫不夸張。不到一年,溫福、福廈兩條高鐵建成運行。近5年來,福建以一年新增1條鐵路、1條高速公路的速度,改變著“閩道更比蜀道難”的傳說。如今,全省鐵路通車、在建、規劃各有2000公里。國家高速公路網有6條通過福建,總長3000公里。未來“十二五”,福建為進一步改善交通基礎設施預計將再投入2500億元。
海還是那片海,港卻不再是當年的港。通過體制創新,新崛起的三大港口群、六大專業港,不再僅僅為福建“專有”。“原來我們離海也可以這么近!”地處海西內陸的江西、湖南等省,依托福建,紛紛開始大做“無水港”、“飛地港”戰略。福建率先在全國實現跨省區進出口貨物直通放行和區域通關,大通關正帶來大物流!
海西一年,福建更“靚”了!海峽旅游品牌走紅,“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建設加速,文化體制改革持續推進,文化產業烙上鮮明“海西印象”。生態、文化等資源優勢正轉化為經濟優勢和品牌形象!
福建山青水綠林密,自然、文化遺產眾多,共同的海西品牌讓分散的資源抱團闖市場。廈門、武夷山開通“空中快線”,游客實現“山海一日游”。分布于兩市三縣的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攜手組成“土樓聯盟”,共迎四海賓朋。海峽旅游品牌下,全省旅游業界正計劃組合高速鐵路沿線景區,推出福建旅游聯票。
讓“虛”的資源變成“實”的產業,文化產業精品迭出:福建參與攝制的紅色歷史大劇《紅色搖籃》熒屏熱播,收獲掌聲和淚水;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大紅袍》使武夷巖茶熱銷;原生態客家歌舞集《土樓神韻》走向臺灣。廈門、福州領跑動漫基地,福州網龍公司的網絡游戲作品推出英語、俄語、阿拉伯語等版本,讓外國人愛上了中國游戲,公司投資10億元的“海西動漫創意之都”即將投入使用。
旅游文化產業崛起,直接帶動第三產業發展提速。一年來,福建的三產比重上升1.3個百分點,調優帶來新亮點。
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推進海西建設過程中反復強調:“轉變謀發展,發展為民生。一定要把經濟發展始終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統一起來,讓全省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福建發展提速,百姓實惠增加。
今年,福建省最低工資再次上調,與此同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啟動,首批9個試點縣(市、區)應參保人員高達279.56萬人。截至3月底,已有近40萬農民開始領取養老金,發放率達到100%;在福建,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連續7年居全國前兩位,農村58萬寄宿生享受“校園免費營養早餐”工程。為加快解決全省民生住房問題,今年開工建設2.7萬套廉租房、新增租賃補貼1萬戶、建設經濟適用房1萬套,啟動城市棚戶區改造1200萬平方米。